一个肿瘤医生的假日思考:给就诊焦虑症的病友家属说几句实在话
作者:杨福俊博士 威海市立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
戊戌狗年新春,一昔日同窗好友向我咨询一亲属病情,通过微信发了一些初步的检查资料,让我给个明确的建议。
首先要充分感谢好友的信任,毕竟也是生命所托的大事。
于是仔细阅读了好友发来的零碎、模糊且不专业的信息(其实咨询病情的信息搜集、整理、发送也是需要专业的,也许这帮人网络问诊里面也蕴含着商机-编者按)。
研判半天,从得到的信息分析,好友发来的主要检查是在当地的正规医疗机构做出的,甚至有比较知名的医院给出的初步诊疗建议,基本是靠谱的。
按理这种情况,患者和家属只要按部就班候诊即可,但患者家属面对本地医生,也许仍有“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心理?或者是心态上仍处于恐惧中?或者是当地医生所给出的解答没有达到家属的心理期望值?
于是好友终于又通过七绕八弯的关系来向我咨询。也许...还不止咨询我这一个医生吧。
不回答,似乎对不住老友,回答吧,又没有掌握更多信息,医生的谨慎让我不能轻率表述……
我这满头的毛线啊!
思来想去,
还是继续医学科普瞎叨叨一下为好!
众所周知,网络只可以轻问诊,说白了就是普通简单的医学咨询,即使如此也需要通过正规的网络平台来实施,卫计委也对此有要求。
但因沟通形式所限,网络问诊、电话问诊等方式并不能针对疑难杂症给出很明确的回答或处理意见——毕竟医生没有亲见患者,望闻问切或者视触叩听的体格检查无论何时、无论对于多大牌的专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凡是稍微复杂的疾病,如要明确多数都需要补充更多的信息和面诊来进一步沟通确认!
但现今的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力量仍旧强大无比,亲朋好友故旧同窗……社会关系再绕,为了病痛中的患者也得尽可能动用。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希望来出一把力,这本是好事,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患者本身却对自己的病情了解极少,更无法与专业的医生形成有效沟通与互动,那……您这关系起了什么作用?
结果,
本来是简简单单的1
在击鼓传花式的传递中
被稀里糊涂地传成了9
甚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走到了不靠谱的极端
最后
浪费了大量的社会人力物力成本
得到的却是可怜而不确定的意见。益处不多,危害不小
还是那句话,亲朋好友们的玻璃心实在是太严重了,尤其是北方地区可能更显突出。如果真的要咨询,应该还是得患者本人或经过签字授权的直系血亲才可以,或者说是更为合适。
因为,这是需要负一定责任的。
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会对家属说:找可以签字出钱的家属或委托人来谈病情,其他人一概免谈!!!
为什么?
首先,因为每个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都要解释一遍的话,没有半天是下不来的,那剩下的其他病号就只有等死的份了,大夫都没时间去看病了!
其次,非授权人员谈完话、咨询完病情之后既不能替你出钱,也不能替你拿主意,更不能替你签字负责,那要您干嘛?
只是表示一下关爱?满足一下好奇心?抑或是八卦?
七大姑八大姨们,战斗力爆表的好心只会忙上加忙,不管是通过网络或是门诊,还是让患者或授权人来和医生沟通吧!
您,可以做个后援团就好了,帮忙,把资料准备好。
自己的“命”还得自己负责!!!
东海老杨作于2月18日夜
编辑整理 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