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4万病例、12年临床研究成果:精准病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可大幅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

文 / 天津市肿瘤医院
2018-02-12 19:07

2018年2月5日,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英国《自然》旗下《现代病理学》在线发表中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等完成的历时十二年的超大宗病例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入组研究病例39714例(2004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所有病例均被采用三维立体全取材制片观察的精准病理诊断和个体化的临床精准治疗。其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2299例(病理诊断标准是“只要肿瘤组织中含有微乳头状癌成分即诊断,并标出所占比例及在转移灶中的所占比例),占6%(2299/39714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回顾性诊断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163例(病理诊断标准同研究组),占2%(163/9056例),9056例为1989年1月~2003年12月该院诊治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未被采用三维立体全取材制片观察,原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大汗腺样癌)。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和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精准病理诊断将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率从2%提高到6%;经临床个体化治疗,其五年无病生存率从45.4%(对照组)提高到83.8%(研究组)(P<0.05),五年总的生存率从57.4%(对照组)提高到90.9%(研究组)(P<0.05)。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乳腺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但经过精准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患者的预后并不亚于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这是因为病理将其精准的诊断出来了,使临床采取了足够的手术治疗(因淋巴管癌栓是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且对放化疗不敏感,故临床多选择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多采用CMF以外的化疗方案化疗;内分泌及抗HER2靶向治疗等)。并缩短随访的周期,对复发或转移灶进行病理再分型诊断以指导精准的个体化的治疗。

全文链接:

http://rdcu.be/GlW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9-018-0024-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403084

*复制连接后用浏览器打开

供稿 | 乳腺病理研究室

编辑 | 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