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作者刘巍,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本文来源:中国抗癌协会网。
对大多数人来说,癌症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讨厌癌症,因为癌症可能意味着死亡倒计时的开启;也有人说意味着疾病痛苦的折磨;意味着社会身份的破裂……的确,近年来越来越多雾霾漫天、控烟无力、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让人们更加关注“癌症”,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依然没有揭开癌症的神秘面纱,上述的对癌症“误解”或多或少造成了大家困惑和恐惧。早在2014年,UICC(国际抗癌联盟)就推出世界癌症日主题就是“消除癌症误区”。希望通过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今天,我们重点阐述的观点是“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一: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据权威机构发布: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四类慢性疾病:前两位就是癌症(28.1%)心脑血管疾病(27.1%),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与癌症相当。但大多数人对心血管病处之泰然,面对癌症却如同判了死刑,对癌症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恐惧的根源正是大众对于癌症“未知和误解”。
为什么说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呢?
首先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如病因复杂、多种危险因素、长期潜伏、病程较长、造成功能障碍等,而且它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常见。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没有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也是由于其它疾病或原因。癌症其实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此外,大家都知道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发作,从发作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规范化治疗,癌症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
因此2006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作出纠正,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国内资深的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认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类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二:癌症是一种“1/3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中1/3是可以预防,1/3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治愈,1/3不可治愈,但通过适当治疗可以控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存。
无论对于男性或女性而言,长期的慢性感染、吸烟、饮酒、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均是主要的致癌原因,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自身内部因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心理状态,长期抑郁的状态可能会影响代谢、免疫、激素等,与癌症发病均有密切关系。癌症的发生发展正是通过内外因素长期作用,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的缓慢变化的过程。斯图尔特教授指出:“尽管医学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确认定了很多导致癌症的风险因素,例如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但这些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却依然在持续蔓延。与之相反,发达国家近年来由于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癌症的发病和致死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由此可以看到“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重在预防”!
30%以上的癌症通过不使用烟草、采取健康饮食、保持身体活动和适度使用酒精能够预防的。
另外1/3癌症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积极的治疗能使患者走向真正的康复,达到治愈。癌细胞从开始增长到直径1厘米的癌块,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缓慢的生长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到“三早”,相关早期检查比如:特异性血清肿瘤标记物能够早期预测癌症的发生;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成为早期肺癌筛查“利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一滴血、一口痰就有可能成为诊断癌症重要依据。2014年美国癌症协会(ACS)统计数据,癌症死亡率稳步下降,整体死亡率下降20%。这正是得益于积极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因此,近年来对癌症的相关危险信号、癌症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等逐渐重视,NCCN等权威机构发表多种癌症筛查/预测风险指南,对“三早”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美国胃肠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立的胃肠肿瘤研究组,该组织进行了大量关于预防及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试验,将胃肠肿瘤治疗拓展为类似慢性病治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文章也指出:两个世纪以来,在“癌症治疗、化学预防、病毒和癌症疫苗的研发以及烟草控制等”4大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癌症研究正从过去的“黑盒子”状态展开了今天的蓝图。
剩余的1/3是晚期癌症患者,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整合作战,多学科综合治疗带来显著获益。例如早期肺癌可以治愈,但对于晚期患者可以进行整合作战,多学科综合治疗带来成效;微创手术、精准放疗、分子基因治疗的发展,转化医学的进步,这些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目前癌症的治疗也由以前的经验性治疗向综合性、合理性、循证性治疗转变。此外,可将姑息治疗整合入标准肿瘤治疗,相关循证研究显示与标准抗肿瘤治疗组相比,姑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治疗以及带来其它获益。同时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癌症治疗权威机构强调需要在疾病的全过程强化对癌症患者生理症状、心理和精神需求的管理,提倡姑息治疗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最终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
三:近30年癌症治疗新趋势修正癌症治疗的成功标准,不是肿瘤组织的缩小或消失,而是生存期的延长与生存质量的提升。告别过度治疗,走向适宜治疗,不以切口大小论英雄,松动了“无瘤”生存的绝对主义立场,开始接纳“带瘤”生存的兼容与豁达。修正癌症治疗的成功标准,不是肿瘤组织的缩小或消失,而是生存期的延长与生存质量的提升。正如吴孟超院士所讲“切除肿瘤并非完全康复的标准,身体达到平衡和谐状态才是真正的康复,促癌和抑癌基因同时在人体内存在,就看谁更强大。”
避免单一治疗,走向综合治理,不再嫉“恶”如仇,逐步放弃“杀无赦”的战争模型,接纳姑息模型,继而走向安宁和缓模型——完成从剿到抚,剿抚并举的转身。从顽强(绝对)抵抗到豁达生死,慈善助死(尊严死),认定病人死亡不是医生的失败,痛苦折磨下无尊严、无陪伴的死亡才是医生的失败。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我们必须消除误区,调整平和心态,积极地应对。在此,我们想换一个视角来解读癌症,正如有人将“CANCER”认为(C—control控制、A—accept接受、N—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C—confidence自信、E—evolve解决、R—renew重生)。
不恐惧,不盲从,不入歧途,走一条正确的诊疗道路。面对癌症,我们不能恐慌、抑郁,也不能轻视,漫不经心。应该与亲友、医护携手同行,积极与癌症这种慢性病进行漫长的斗争,迈向更美好的明天。——《重生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