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患淋巴瘤一个痒一个贫血 细心医生“白夜追凶”找出病因

文 / 武汉晚报
2017-10-22 00:26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0月21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一种叫淋巴瘤的血液病隐藏在一对父女体内玩“潜伏”,导致父亲皮肤瘙痒起疹一年有余,女儿贫血乏力,细心的医生仅通过血常规单子上几个数值的变化,成功将疾病揪出。经过对症治疗,目前父女俩的病情都处于稳定期。

父女同患淋巴瘤一个痒一个贫血 细心医生“白夜追凶”找出病因

被忽视的细胞数揪出皮肤瘙痒元凶

65岁的李爹爹是黄陂人,一年前他全身皮肤出现严重瘙痒,并伴有皮疹,四处就医均被告知患上了慢性湿疹,经过治疗“湿疹”还是反复发作。半年前,瘙痒难忍的李爹爹赶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看急诊,在医生建议下查了个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高得极不正常!”细心的急诊科医生赶紧找来血液内科医生程平会诊。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很多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都会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尽管李爹爹并没有出现淋巴结肿大,程平还是建议他做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检查,结果果然发现淋巴瘤细胞,最终确诊为淋巴瘤。

程平追问得知,李爹爹半年前曾经做过一次全身体检,特意要来体检报告,发现当时的血常规已经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可惜这一细节被当时的医生和李爹爹忽视了。

父女同患淋巴瘤一个痒一个贫血 细心医生“白夜追凶”找出病因

蹊跷丢失的血色素提示贫血“黑手”

李爹爹的女儿在外地银行工作,经常头晕乏力,半年前她在医院被诊断为中度贫血。李女士患有慢性胃炎,家人都以为她的贫血是平时没有好好吃饭所致。2个月前回汉到医院探望父亲时,李女士找到程平治疗贫血,对比她半年内的两次血常规检查单,程平发现半年前她的血红蛋白还有120克/升,最近却掉到了80克/升。

半年之内这么多血色素被谁“偷”走了?排除消化道出血后,程平认为她是溶血性贫血,为了找到“幕后黑手”,在程平的建议下,李女士进一步做了检查,结果发现“盗血贼”居然也是淋巴瘤。

普通血常规就能发现血液病端倪

程平告诉记者,父女俩同时患上淋巴瘤十分罕见,纯属巧合。临床上只有很少的淋巴瘤会表现为皮肤瘙痒或是贫血,市民没有必要草木皆兵,过于担心。

“拿到血常规检查结果后,千万不要随手一扔不当回事。”程平说,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抽个手指血,花上20多元钱,等十几分钟结果就出来了,上面的异常箭头经常被患者甚至是一些临床医生所忽视。

父女同患淋巴瘤一个痒一个贫血 细心医生“白夜追凶”找出病因

他指出,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观察它们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医生可以从中找到疾病的一些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揪出潜伏在背后的疾病。程平说,查血后发现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异常,医生和患者都会引起重视,知道要到血液科咨询检查排除血液病的可能。但是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单核细胞比例增多等却往往不当一回事。“病人不知道这些细胞是什么,很多临床医生也对这三类细胞的功能认识不足。”

程平提醒,血常规检查上出现异常后,一定要找血液科医生再次确认,以便及早发现血液病端倪。

并非所有的血液肿瘤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

程平透露,近几年,淋巴瘤的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当了一二十年血液科医生,看到过很多被患者甚至非血液科医生忽视的淋巴瘤。”程平说,对于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很容易被发现和诊断。遗憾地是,临床上淋巴肿大的淋巴瘤患者仅三四成,像李爹爹和他女儿的淋巴结都没出现肿大。血中发现异常后,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很多类型的淋巴瘤经过正规治疗后,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程平向记者透露,目前李爹爹父女治疗效果非常好。经过多次化疗,李爹爹全身瘙痒和皮疹基本消退,血象恢复了正常,李女士的贫血也很快得到了纠正。目前,父女俩只需要每半年到医院复诊骨穿等检查即可。

【编辑 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