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文 / 彭建国
2017-07-25 13:12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起病比较急促,关节有明显的肿痛并常伴有关节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有关节积液的症状,关节在一定程度上活动会受限甚至完全不能活动。发病缓慢,早期出现乏力,肌肉痛、低热以及刺痛等全身症状。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或者说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关节症状

1.1、晨僵:一般经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主观感觉有:早晨起床时握拳费劲、关节活动不灵活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一般来说这现象的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晨僵现象在早晨比较明显、直观,自午后开始逐渐减轻。

1.2、关节受累:

1.2.1、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一般为5个及5个以上关节),易受累的多发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关节例如: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也是常见的易受累部位。

1.2.2、关节畸形,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扭曲现象,手的畸形有天鹅颈样畸形、尺侧偏斜、梭形肿胀、钮孔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而引起的仰趾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外翻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

1.2.3、其他部位,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症;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多见于第二、三颈椎),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关节外表现

2.1、一般表现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多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以及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

2.2、呼吸系统相关,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和结节性肺病等。

2.3、神经系统相关,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能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等。

2.4、消化系统相关,多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所致。

2.5、心脏相关,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

2.6、肾脏相关,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

2.7、眼部相关,常见症状有葡萄膜炎(幼年患者)、巩膜炎(成年患者)、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等,轻则部分视力受损,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失明。

2.8、贫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2.9、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主要变现有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等。

2.10、Felty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引起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抗核抗体阳性。

2.11、干燥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以眼和口腔粘膜为主的干燥症群群体。

温馨提示:关节外表现实际上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能会致残不会致死,但关节外表现却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不能轻易忽视这些症状,如果出现了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