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 关节炎患者的生命曙光
智慧医疗 关节炎患者的生命曙光
——访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杨佩
精英荟萃的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医疗团队
化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关节炎疾病发病率与关节置换术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共完成关节置换手术超90万例,且每年仍在以20%的速度递增。因此,为关节炎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已成为万千患者解除病痛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在智能化、数字化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膝关节置换智能系统、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等前沿医疗技术,医疗水平大幅提升,以精准、智能化医疗减少了患者痛苦。冬季是一年中关节疾病高发季节,为回应读者关切,记者近期采访了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杨佩主任医师,为读者带来国内骨关节疾病最前沿的医疗实践报道。
手术机器人操作现场
国内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实施
今年6月9日,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大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主刀,副主任杨佩主任医师、王春生副主任医师、田润副研究员协助,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国产髋膝兼容关节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应用ARTHROBOT七轴髋膝兼容关节手术机器人,对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对线与关节间隙进行实时评估,依照术中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方案,并按规划精准完成股骨与胫骨侧的截骨,误差控制在1毫米与1度范围内,实现了膝关节个性化、精准化手术治疗。
杨佩主任医师介绍,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髋膝兼容七轴协作的手术机器人,在第一阶段已完成百余例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基础上,突破多个技术难题,再次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该项技术改善了目前关节置换手术学习曲线长、精准度不佳的临床痛点,推动了整个关节外科领域的进步,也标志着西安交大二附院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手术机器人操作现场
西北首例关节镜下全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成功实施
53岁的郑阿姨因外伤致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慕名来到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就诊。接诊后,张晨副主任医师通过仔细查体及详细阅片,认为患者自体腘绳肌腱质量较差,同时伴有轻度骨质疏松,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存在韧带重建失败的风险。经科室团队术前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关节镜下All-Inside全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2月22日,经过充分术前准备,骨关节外科王坤正教授、杨佩副主任、宋金辉副主任、张晨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这是西北首例关节镜下All-Inside全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得以恢复。
杨佩主任医师介绍,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优选微创手术方式。All-Inside全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股胫双侧闭合套接骨隧道联合双侧微创可调式双悬挂袢钛板固定,有效避免了肌腱质量差和骨质疏松患者中远期骨隧道扩张和腱骨愈合不良的风险,具有微创美容、减少术中时间、减少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西安交大二附院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外科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段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
“天眼”机器人实施保膝术、保髋术更精准
今年1月,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王伟为一位患左侧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术前,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设计并制作了左侧胫骨3D打印模型及3D打印截骨模板。术中通过对比术前CT数据与术中X片完成体表定位,截骨撑开后以术前3D模板确定撑开角度,减少了C型臂透视次数,手术获得极大成功,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除应用于保膝治疗,骨关节外科团队还成功将最新引进的“天眼”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保髋治疗。一位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不幸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王坤正教授在查看病人情况及影像学检查后,建议患者采用机器人辅助下髓芯减压术保髋治疗。在杨佩主任医师、宋金辉副主任医师、王春生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田润副研究员完成了双侧机器人辅助下髓芯减压术。手术过程无切口,无出血,仅使用C型臂透视2次,双侧减压操作仅用时26分钟,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
杨佩主任医师介绍,传统手术需要人眼观察,人手操作,加之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难度等因素,产生误差的环节较多,智能化关节置换导航系统、关节置换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使手术变得更加精准,患者恢复快,一般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缩短了患者康复周期,赢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杨佩主任医师表示,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希望,而精细化、微创化、智能化已成骨科发展方向。未来,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关节外科的结合,促进医疗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为陕西及西部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前沿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门孝成
相关链接1:
逐梦骨科医学的时代浪潮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简介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牵头创建,目前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骨科学科团队。该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与关节外科,现有医师10人,其中主任医师和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人,现有护士18人,全科医护人员共28人。开放床位40张。目前为外科学硕士、博士授予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首批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级示范快速康复病房。
该科最早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国内较早进行了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提出肥大脂肪细胞压迫导致小静脉淤阻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并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国内首先提出静脉瘀滞理论,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取得良好疗效,并在全国推广,成为该疾病的经典术式。近年来,该科致力于智能骨科,主导设计关节及机器人,开展新型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研发和手术,复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翻修术、微创髋膝置换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关节置换术等相关技术,手术例数及难度领先西北。 (屈姝利)
相关链接2:
专家简介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博士、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关节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关节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员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委,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主委,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历任主任委员,西安交大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精准医疗研究院骨与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会长,获“国之名医”“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率领研究团队累计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关节外科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系列化治疗。在国内首先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取得了优良成绩。在国内较早开展髋、膝、肩、肘、踝等人工关节的置换及翻修,推动了我国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
杨 佩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髋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外科学组执行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常委。2012-2013年于Harvard Medical School/MGH 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德国Endo-Clinic医院进行访问学习。
宋金辉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腰椎管狭窄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脊柱感染学组委员及脊柱畸形学组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和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对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髋膝关节置换、颈腰椎间盘脱出、各类复杂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
王 伟 西安交大二附院科研部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医学院关节外科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膝关节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膝关节保护与矫形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陕西省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委员会委员。专业方向为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治疗;微创截骨保膝、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微创保髋手术,擅长以3D打印和数字骨科为辅实现精准化、个体化膝髋关节置换术等。
王春生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损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在关节外科、髋关节外科、骨坏死及骨不连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与探索,有较高的学术与实践水平。
张 晨 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公派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理事、运动医学分会副主委、医工结合与临床研究分会常委、创伤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在关节疾病诊疗,肩、膝、髋、踝、腕关节运动损伤疾病关节镜微创治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