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居然会得痛风?这六点你应该知道

文 / 段俊红内分泌时间
2020-11-20 10:36

文 | 段俊红

图 | 网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普及痛风的科普知识,提高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对于减少痛风的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痛风的一些小知识向大家普及一下。

01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

02

原发性痛风的原因

原发性痛风与遗传因素相关,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引起的。

03

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

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高尿酸血症的机制血尿酸的平衡取决于嘌呤的吸收和生成与分解和排泄。体内的尿酸20%来源于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取,摄入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但不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人约1/3的尿酸在肠道经细菌降解处理,约2/3经肾原型排出,人类缺乏尿酸酶,故尿酸分解降低作为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已被排除。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体内嘌呤生物合成,在嘌呤代谢过程中,各环节都有酶参与调控,一旦酶的调控发生异常,便发生血尿酸增多或减少。

在原发性痛风中,80%~90%的发病直接机制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清除率下降,致血尿酸增高的主要环节认为是肾小管分泌下降,也包括重吸收升高。尿酸排泄减少常与生成增多相伴。

04

痛风的临床特点

痛风的临床特点长期出现高尿酸血症史,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5%~25%可有痛风家族史。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

起病急骤,典型者多于午夜起病,剧痛而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姆跖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90%为单一,偶尔双侧或多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呈红肿热痛,可有关节腔积液,也可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发作常呈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缓解时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表现。缓解期可数月、年乃至终生。但多数反复发作,甚至到慢性关节炎阶段。

05

我国的痛风患病率多高?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患病率有所差异,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5%-0.67%,较以前有明显升高。

06

为什么痛风重男轻女?

95%的痛风发生于男性,起病一般在40岁以后,且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以后。

有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对人血尿酸水平影响很大。从婴幼儿时期至青春,由于肾脏对血尿酸的排泄较强,血尿酸水平约为3~4mg/dl。到青春期以后,男性的血尿酸水平升高较为明显,而在女性,由于肾小管对尿酸分泌后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分数增加,血尿酸水平上升并不明显。

今天我先和大家普及这些痛风的常见知识,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进一步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