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用于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疗的生物制剂,将为广大儿童患者带来划时代的改变!

文 /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19-12-07 00:39

生物制剂助力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疗达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表现复杂多样,目前临床上的分类标准也尚未统一。这一疾病幼年起病,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时期,造成包括身体残疾在内的远期发病率显著升高[1-2],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控制病情,持续监控达标,对预防患者残疾,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生物制剂因其早期起效、持续获益的特点,已成为JIA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最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贯彻了达标治疗的理念,将生物制剂用药时机前移,推荐中/高疾病活动度或伴风险因素的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患儿及时启用生物制剂,伴高危因素的患儿可以接受生物制剂作为初始治疗(图1)[3]。

图1 2019 ACR指南推荐治疗流程

TNF-α在JI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因此成为JIA治疗中的重要靶点[4]。TNF-α抑制剂修美乐(原研阿达木单抗)是目前中国大陆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pJIA的生物制剂。丰富的临床研究证据为该适应症的获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原研阿达木单抗pJIA适应症获批,证据丰富,优势尽显

早期起效,快速获益

阿达木单抗治疗pJIA早期起效,可快速改善pJIA患儿病情。日本一项研究表明,50-80%的阿达木单抗治疗组患者在第2周实现ACR Pedi 30应答(图2)[5]。

图2 阿达木单抗早期起效关键临床三期研究DE038显示,阿达木单抗可显著减轻pJIA患儿的炎症(图3),强效改善pJIA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图4)[6]。

图3 阿达木单抗显著减轻患儿炎症

图4 阿达木单抗显著改善pJIA患者症状

注:AJC,活动性关节计数;SJC,肿胀关节计数;TJC,压痛关节计数;POM,被动运动导致的疼痛关节计数。

持续获益,长期应答

在疗效的持久性上,阿达木单抗同样表现出色。DE038研究开放标签扩展期的长期结果表明,无论阿达木单抗是根据体表面积调整剂量或体重固定剂量给药,始终长期维持显著的疗效获益,可长期改善pJIA患者症状并维持功能(图5)[7]。

图5 DE038研究长期结果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外,真实世界研究(RWS)同样证实了阿达木单抗对JIA的临床获益显著与持续起效(图6)[8],42%患儿于随访第7年仍在继续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9]。

图6 德国BIKER登记研究结果除改善疾病症状外,阿达木单抗还可为pJIA患者带来更全面的获益。研究证实,阿达木单抗有效改善并维持pJIA患儿的正常生长(图7)[10],且对JIA相关性葡萄膜炎疗效显著,长期持续的阿达木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JIA相关性葡萄膜炎的复发。真实世界数据同样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表明,阿达木单抗治疗有利于JIA相关性葡萄膜炎患儿激素减停[11-16]。

图7 经阿达木单抗治疗的pJIA患儿身高自基线逐渐增长

安全耐受,方便使用

汇总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阿达木单抗对pJIA总体安全性良好,恶性肿瘤/死亡风险低(表1)[5,6,8,9,17]。
表1 阿达木单抗在多项临床研究中的安全性数据

作为全球首个TNF-α全人源单抗,阿达木单抗的免疫原性低,产生抗抗体风险也相应较低,长期耐受性较好。相对于英夫利西单抗与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具有半衰期长,药物浓度稳定,波动较小的特点[18]。低频率给药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固定剂量给药也提升了医生的用药便捷性。全新无枸橼酸盐的配方可显著减轻注射疼痛,是专为儿童设计的优秀制剂。总结作为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pJIA治疗的生物制剂,原研阿达木单抗具有强效持久、全面获益、安全方便的优势,将造福国内广大pJIA患儿,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今年以来,在国内多个省份地区,原研阿达木单抗价格均进行了下调,2020年将调整为1290元/支。原研阿达木单抗价格更亲民,大幅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这将极大程度地提高药物可及性,真正实现“JIA倍呵护,与乐同行”。

参考文献:

[1]Selvaag AM, et al. J Rheumatol. 2006; 33:1382-91.

[2]Van Rossum MA,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3; 48:507-15.

[3]Ringold S, et al. Arthritis Care Res 2019;71:717-34.

[4]Wilkinson N, et al.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3;88:186-191.

[5]Imagawa T et al. Clin Rheumatol (2012) 31:1713-1721.

[6]Lovell DJ,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810-820.

[7]Lovell DJ, et al. P265. ACR 2011.

[8]Klein A et al. Scand J Rheumatol. 2018:1-10.

[9]Brunner HI, et al.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9. doi: 10.1002/acr.24044.

[10]D. J. Lovell, et al. 2012 ACR Abstract [764]

[11]Ramanan AV ,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Apr 27;376(17):1637-1646.

[12]Horton S, et al. Am J Ophthalmol. 2019. pii: S0002-9394(19)30274-0.

[13]Schmeling H,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14; 66(9):2580-9.

[14]Schmeling H & Horneff G. Rheumatology (Oxford) 2005;44:1008–1011.

[15]Ramanan AV ,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Apr 27;376(17):1637-1646.

[16]Ramanan AV ,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Apr 27;376(17):1637-1646. Supplementary Appendix

[17]Lovell DJ,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8)810-20.

[18]Tracey D et al. Pharmacol Ther. 2008;117(2):244-79.

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