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万五千步 走出滑膜炎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可以是简单的位置变动,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类思维。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在运动。生理上,运动可以强壮骨骼、肌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可以改善消化机能,可以提高抗病免疫能力。心理上,运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而人在肢体的运动中走是最多最简单最便利方式,可对人体而言,走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
容易走出来的疾病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劳力性关节肿痛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关节间隙压痛,关节变形是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软骨厚度进行性丢失是所有骨关节炎的最终结果,X光影像学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晚期治疗主要是矫形和关节置换手术。那么关节软骨是怎样丢失的呢?不言而喻,磨损是主要原因,所以,髋、膝和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最容易走出来的疾病。
另外,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的下沉、松动也与走路的多少有关,所以医生建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省着用。股骨头坏死后,走的多,塌陷的快,走的少塌陷的慢,不负重下活动可以不塌陷,两到三年新骨的爬行替代完成,可自愈。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和脉管炎的发生与发展也和长时间行走有一定关系。还有跟痛症、跖痛症和脚胼胝鸡眼等不无走路有关。
什么样的人适合多走,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多走呢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肢关节炎、下肢骨关节损伤、下肢骨关节术后、刚做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走得多都不利于康复。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走会引起人工关节松动、下沉,以后可能不得不翻修。严重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脉管炎、下肢淋巴肿走多了会加重下肢肿胀、无力,甚至皮肤溃烂、坏疽。当然体质差、营养不良和劳累后,都是不宜多走的。有人听说:“每天必须走一万多步”,结果走3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关节肿痛积水成“滑膜炎”。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走步的数量、速度和强度,走是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
走步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所以最佳走步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走步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出汗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还要把握好走步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个时间度,一般每次的走步时间在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注意行走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保持和呼吸的配合。身体稍前倾,腹部收紧,躯干保持正直,双目平视,两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心率控制在120--160次/分,做到二步一呼吸或三步一呼吸。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给出了一个促进健康、提高体质最低推荐量范围:5400步至7900步/天。如果是为了减肥,那就需要走更多的路。一般男性每天步行11000至12000步,女性需要8000至12000步。走路速度一般以100步 /分钟为宜,但要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来做确定,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