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文 / 乔方风湿界
2019-09-06 11:16

关节炎可分为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五类。

第一类

——

骨关节炎

部分病人在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肿胀,上下楼梯疼痛、受限等;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行走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

骨关节炎早期,对人体健康并不存在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服用少量消炎止痛药就可以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骨关节炎早期患者,我们建议:

1、减少关节过度负重,尤其攀登、跳跃等动作;

2、局部适时保暖,尤以阴冷天为重;

3、适量功能锻炼,以股四头肌锻炼为主;

4、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问题:运动后经常冰敷会不会引起关节炎?

对于运动后适当冰敷,我们是推荐的。冰敷可抑制冷却部位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同时冰敷可以减轻能量消耗率以减低疲劳堆积。冰敷并不是形成关节炎的原因。

但关节部位过度运动可引起骨性疲劳,反复之后可加剧关节软骨的破坏,形成关节炎症,此时冰敷可加重关节炎症的情况,因此,过度运动是形成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冰敷是加重病情的因素。

第二类

——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不但影响着关节功能,还会影响其他器官。

该病的特征:

手、足等小关节的对称性、侵袭性病变,绝大多数患者伴有晨僵。目前该病确诊尚依赖于血清学检查。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生活。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治疗,通过正规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有心脏、呼吸道、肾脏、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等。

另外,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所以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总之以上任一系统出现问题均可引起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有17%起病于足,晚期引起严重畸形和疼痛,不能行走。当出现前足畸形时,前足各趾可出现重叠,时间一长,可出现压迫、溃疡,如若出现该症状,应尽早手术干预治疗。

第三类

——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此处的风湿性关节炎与我们平时常说的“风湿病”是截然不同的,并非中医中的“风湿病”。

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痛、红肿为特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等均可诱发本病。

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小关节为主要病变不同,该病临床以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由于风湿热活动期以累及关节和心脏为主,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

第四类

——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常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以及老年女性。

痛风多由饮食(火锅、海鲜、啤酒、豆制品等)、天气变化如温度和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

一旦关节处发病,可出现剧烈疼痛,并伴随红、肿、发热等急性表现;急性期,应及时就医,避免受凉,在缓解期,该病可通过改善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第五类

——

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是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关节腔内导致的关节炎症。儿童及老年人为常患病人群。最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除此之外,外伤、手术(如针灸、关节周围封闭、关节腔注射、艾灸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特点,其中静息痛、夜间痛为感染性关节炎重要的临床表现,除此以外,患者可出现关节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液,关节囊膨胀,按压有波动感。

由于细菌感染,常伴有体温的升高,感染性关节炎由于其起病较急,急性期可危害人体生命安全,因此建议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