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关节炎实验结果

文 / 全球旅游季
2019-07-30 23:49

骨性关节炎(OA)是由于关节软骨发生病变、损毁及骨质增生而导致的慢性关节病。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完全治愈,此病因软骨细胞不能随意迁移,难以快速的向损伤的位置迁移积聚,软骨破坏后自然修复的软骨组织为纤维软骨而非透明软骨,缺乏正常透明软骨的耐用性及特有力学功能。

为探讨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关节腔注射治疗OA的价值,我们以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骨关节炎模型,观察膝关节腔注射HUCMSCs后关节液中IL-1的浓度、软骨Mankin’S评分、滑膜组织的光镜和电镜改变。

45只大耳白兔,雄性,体重2.0~2.5kg。按Vandman方法建立OA模型。 随机分成OA组、干细胞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每组15只。干细胞治疗组注射1×10 HUMSCs于关节腔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周;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方法与实验组相同,最后一次注射1周后将全部动物处死。

3组关节液中IL-1G浓度比较

干细胞治疗组健侧(16.374-0.44pg/ml)与OA组健侧(14.354-0.68pg/ml)以及对照组健侧(15.10±0.36pg/m1)比较,差异不显著(P>0.367);干细胞治疗组患侧(24.33±2.20pg/ml)与OA组患侧(20.164-1.07pg/ml)以及对照组患侧(20.70±1.02pg/ml)比较,两两差异不显著(P>0.05)。

光镜下滑膜及软骨Mankin’S评分

干细胞治疗组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其关节软骨及滑膜的Mankin’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 OA组。

滑膜和股骨髁部软骨光镜和电镜检测结果

OA组软骨细胞细胞内有大量空泡,外形不规则,细胞周晕消失,核膜不明显,细胞周围几乎未见其它组织结果;干细胞治疗组软骨 细胞的各种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形态正常,胞质丰富,染色质较均匀,细胞表面突起基本消失,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胞浆中有空泡出现,细胞周围质地较为密实。

HUCMSCs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潜能以及它们所具有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大大扩展了其临床适应证的选择范围,在骨关节病变的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