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营养要充分
类风湿的称谓意在区别于风湿。过去人们认为,凡是关节发炎均是“风湿”所致。后来,随着人们对它的细致观察发现,同是关节炎,但仍有部位的不同和结局的不同,凡发生于大关节部位的,愈后较好,且不留畸形,但易侵犯心脏。凡发生于小关节部位的,愈合较差,易留畸形,易侵犯骨骼。故将侵犯小关节部位的这类疾病从风湿中分出,因两者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征,类似而有区别,故称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它的发生通常与饮食的关系密切相关。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常食红肉者,因红肉中富含胶原成分,它可导致胶原过敏,若过量进食,会造成人体对关节所需的胶原产生抗体,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喜欢吃红肉的人群,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往往又偏少,以至于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患病几率增高。另外,那些经常喝咖啡、长期抽烟的人群,也易致病。
保证充分的营养补给,加快病情好转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病后,患者通常会伴有贫血、骨质疏松等症状,而且活动量少,食欲降低,再加上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长期下去还可能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引起骨吸收失衡,因此若不注意营养的充分补给,病情很难好转。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安排饮食原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患者多有发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在减少红肉摄取量的基础上,还需改善饮食及食物的口味,选用低脂肪、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清淡饮食,多吃鱼类、蔬菜和水果,坚持少量多餐,保证足够的热能供给。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疗必须讲究辨证施治,建立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
(1)风热型和湿热型:宜选用寒凉饮食,如米仁粥、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芦根等,以协助清除内热,禁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以免加重症状。
(2)寒湿型:宜选用温热性食物,如猪、牛、羊骨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
(3)肝肾两虚型:宜选用补益的食品,如甲鱼、鸡、鸭、鹅、猪、牛、桂圆、芝麻等。
食物的选择:
(1)首先应避免可明显诱发和加重病情的食物,但必须保证营养全面、合理,不挑食、偏食,食物尽量多样,只不过要注意肥腻食物、海产品及过酸、过咸的食物不宜多0乞。
(2)多吃蔬菜水果,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需求,如苦瓜、苦菜、马齿苋、丝瓜、芹菜、山药、香菇、黑木耳等,这些食物不仅可增强抵抗力,还能起到清热解毒、缓解局部红肿热痛的作用。
(3)常进食脱脂牛奶、鱼类、豆类及豆制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
少吃可加重症状的食物:(1)高脂类食物。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酮体,对关节有刺激作用,因此不宜多吃,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要少放油。
(2)海产食物。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海产品含有嘌呤,被人体吸收后,会使症状加重,因此应少吃。
(3)过酸食物。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摄入过多会加重症状。
(4)过咸食物。若吃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从而加重症状,患者还需严格控制每天的食盐摄入量。
风湿性关节炎能转变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患者在医院就诊,先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后又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所以患者就认为,风湿性关节炎转变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因为二者的愈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担心自己的病转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负担很重。
其实这两种疾病完全不同,在病变过程中更不会相互转化。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发热、关节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现,有时临床上较难鉴别,往往由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典型有可能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而不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可能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两者在临床症状和治疗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病因病理、治疗原则及愈后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