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

文 / 首席健康馆
2018-06-27 10:52

辨证论治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虽然重要,但不讲辨病是不够的,因为疾病有“同病有异候,异病有同候”的特点。临床上,有些具有相同证候的,并不一定患的是相同的病。如同样表现为关节局部肿大、灼热、疼痛、活动受限、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风湿热证,可以是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是结核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或其他风湿病。病本不同,治疗方法也应各有所异,一概而论,是难以避免以偏概全的。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

此外,证以证候为基础,有证必有病,有病未必都有证。因此,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的本质,而不是全部。证候的消失,有些病可以说是痊愈,有些病则仅是症状消失或缓解。如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消失,只能说是疼痛症状消失,而不能说明病变不再进展,不再引起骨与关节的损害。因而辨证不能脱离辨病,“证”不能脱离“病”而孤立存在。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

一、中医“辨病”沿革

对于风湿病的辨病,“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关节炎表现为屈伸不利的症状。并观察到同样都是屈伸不利的“筋痹”病,有的最终出现关节变形增大,有的却无关节变形,对那些有关节增大变形的提出了“历节病”的病名,并对其作了如下描述:“诸肢节疼痛,身体挺羸、脚肿如脱。”“身体羸瘦,独足肿大。”关节炎的诊断较前进了一步。自此,后世又相继提出了“鹤膝风”“鼓槌风”“热痹”“寒痹”“顽痹”等病名,使关节炎的辨病渐趋完善。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