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痛风成为“一辈子的痛”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2-01 09:27

作者:陈碧翠药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代称“帝王病”,也因此被认为是与酒肉有关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患病率逐年增高。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最终通常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典型发作起病急,多因午夜足痛惊醒,疼痛高峰约24 h~48 h ,如刀割样。60 %~70 %病人首发于大拇脚趾。

痛风发作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后复发,受累关节越来越重,引起慢性关节畸形、痛风石、肾结石及肾损害等并发症。它不仅侵犯骨和关节,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致剧烈疼痛,甚至畸形和致残,且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痛风最佳治疗方案应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1、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调整

①避免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和浓肉汤含嘌呤较高;鱼虾、肉类、豆类也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食物,应多进食。

②对于肥胖者,建议采用低热量、平衡膳食、增加运动量,以保持理想体重。

③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④每日饮水应在2000 ml以上,以保持尿量。

2、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各种NSAIDs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非选择性NSAIDs如吲哚美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等。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依托考昔已被批准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② 秋水仙碱:有效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主要是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

③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3、间歇期和慢性期的药物治疗

旨在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尿酸水平。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平息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嗜酸细胞增高,毒性上皮坏死及剥脱性皮炎、进行性肝肾功能衰竭等。

②促尿酸排泄药

a)苯溴马隆: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较少,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作用。

b)碳酸氢钠:使尿酸在碱性环境中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由于在胃中产生CO2,增加胃内压,常见嗳气、腹胀等症状,也可加重胃溃疡;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碱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痛风的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控制急性发作的因素和饮食治疗很重要。希望广大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别让痛风成为“一辈子的痛”。

来源:上海药讯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