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防风?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属伞形科植物。生于草原、干燥山坡。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的功效。
在《国语·鲁语》中记载,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就是说大禹治水至“地平天成”时,为了庆祝成功、犒劳将士臣民,在会稽召集各路诸侯共商日后治国大计。当各路诸侯会集于会稽山下共同欢庆时,唯有同大禹父子共同治过水的防风未到。大禹大怒,认为防风高傲小瞧了他。当防风第二天赶到会稽时,大禹一怒之下,下令杀死防风。
防风被大禹杀死实在冤枉。防风当时在浙江,距会稽甚远,又逢雨季,中途又有苕溪和钱塘江,苕溪发大水难以通过,故误了行程和会期。防风被杀之时,从其体内喷溅出白血,第二年,白血洒落处长满一种伞形羽状小草,后来当地老百姓在治水劳作之时患风寒、头痛发热、周身不适时,用此草煎汤服用获得奇效。老百姓议论纷纷,说这是防风留给他们的神草。为了纪念防风,老百姓就给这种草起名为防风。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微温,甘缓不峻,药力和缓,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脾经。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防风有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的功效,这经常和羌活,独活,当归,薏苡仁,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配伍羌活,细辛,山苍术等,治疗外感兼风湿侵袭肌表,头疼如裹,肢节重痛。
2.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导致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防风还有显著的祛风解痉作用,这个时候要和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功效。还可以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姜虫等。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治疗风毒侵犯经络,引动内风,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
3.用于治疗肝郁伤脾而造成腹泻、腹痛。防风能人肝经气分,经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比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橘皮),就是治疗此类病患经常使用的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经常和白芍,补骨脂,五味子,乌梅等配伍。可配伍荆芥,大黄,连翘等,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发热恶寒,二便不通。
4.用于治疗肠风便血。反复发作,长时间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以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较好的作用。经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防风和附子同用,可减小附子的毒性;防风和黄芪同用,能够增强黄芪的功效。
5.用于治疗皮肤病。防风通圣散加减可以治顽固性湿疹,带状疱疹,扁平疣等。配伍荆芥,当归,苦参等,治疗风疹或者皮疹瘙痒。
6.用于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防风通圣散加减用水煎服。
防风的治病验方
防风治自汗:防风、黄芪各50克,白术100克。每服15克,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
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50克,甘草25克。为末,每食前白汤服10克。
防风治头痛:川芎15克,柴胡35克,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50克,炙甘草75克,黄芩15克(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10克,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酒当归、姜黄、白芍、炙黄芪、羌活、防风各9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用水煎服。
荨麻疹:当归10g,防风9g,荆芥6g,蝉蜕3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或者每隔一天一剂。
防风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防风。
服用防风引起中毒的情况末见报道。用量过大,可剖起出汗太多,口渴等伤津耗气的现象。过敏反应报道,属极个别现象。可于服药后1小时出现腹部不适感,呕吐恶心,出冷汗,皮肤瘙痒等情况。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