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医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文 / 胃肠病
2021-05-11 00:59

据报载,哈医大一院40岁的心内科医生陈彦东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医生的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孩子,消息震惊了整个哈尔滨医疗圈。

而陈医生的死因,却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义诊中的陈彦东大夫

他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点多,正在医院值夜班的赵医生接到电话后,第一个赶到陈彦东家,他接过120医护人员递来的心电图,看到了一条直线,“彦东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嘴角有两道食物喷射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因为窒息。”

他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陈彦东的胃不好,医生总是吃饭不规律,这是医生的通病,但陈彦东在这半年病情加重,经常反酸、嗳气、打嗝。

发作时胸口有烧灼样的疼痛感,他自己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劝劝他去做个胃镜,他可能就不会……

同事推断,陈彦东是过劳:

“他之前没有心脏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往往是因为身体疲惫、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恶化也与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压力不无关系”。

那么,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一,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俗称“烧心病”。

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还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都有关。

陈医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长期反流得不到治疗,会使食管黏膜发生异型增生,进而癌变。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1. 烧心

烧心是最常见的症状,典型情况下,烧心发生于饭后1~2小时,烧心常与姿势有关,故又叫做“姿势性烧心”,多在屈曲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头低位仰卧或侧卧时出现。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况下,胃或食管的内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呛不适。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

3. 吞咽困难

当炎症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瘢痕狭窄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吞咽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颈、下颌、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现消化道外症状,或仅表现为消化道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适。

该疾病可以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是常见局部并发症;

食管外并发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蚀症等。

四、症状狡猾隐匿,最易被误诊

其实,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盐酸和胃蛋白酶进入食管,将其粘膜腐蚀,随后患者开始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

反流和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状,80-90%的患者都会出现。部分些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饱胀、腹部不适,还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咽干、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状等。

正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多样,容易迷惑患者,让他们自认为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咽喉炎,首诊于其他科室而不是消化科。反流性食管炎被认为是易误诊的健康“杀手”,该病最容易伪装为以下三类疾病。

1.冠心病

由于支配心脏、食管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均位于同一脊髓中枢内,两者病变引起的内脏性疼痛可出现重叠。年龄大、有胸闷、憋气症状,尤其曾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会自认为是冠心病作祟,首先到心内科就诊。

2.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学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支气管痉挛,咽喉部对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内的酸性物质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学性损伤,从而引起呼吸道症状。对于无季节性发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为要警惕该病。由于突出症状为咳嗽,而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患者经常先就诊于呼吸科。

3.耳鼻喉科疾病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质可与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粘膜受损,并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表现。患者自以为咽喉部疾病,首先到耳鼻喉科看病。

五、诊断和治疗

胃镜下观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有贲门松弛,有无胆汁反流等。根据镜下表现进行病情的评估和分级。有典型反流症状无食管粘膜损伤又称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

此外,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上消化道钡餐都有助于明确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为减少胃酸分泌、保护粘膜、促进胃动力。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

药物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症状缓解不明显建议患者双倍剂量服用PPI。

口服抑酸药的同时联合粘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维持治疗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

对于轻度食管炎可以选择按需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药易复发的患者建议长期治疗,疗程可以延长至三个月甚至半年。

(二)自我调节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 建议避免饱食及餐后即平卧,
  • 睡眠时可适当调整床头或枕头高度;
  • 避免穿着紧身衣、束腰;
  •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 对于肥胖的病人需要运动减肥、控制体重;
  • 男士戒烟戒酒。

(三)内镜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

方法包括:射频治疗、内镜下缝合治疗、局部注射/植入治疗。

(四)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不愿终身服药者、有并发症者可慎重选择外科抗反流手术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长期随访证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不失为需长期口服药物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六、如何预防?
  • 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 不宜吃的过饱,特别是晚餐;
  • 睡前3小时不再吃东西;
  • 忌烟、酒和咖啡;
  • 餐后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10-15cm(注意不是枕头抬高),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
  • 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腰带不要扎得太紧。

许多患者通过消除日常生活中诱发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当然,生活方式改变通常还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