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腑治好了10年老哮喘

文 / 悦读中医
2020-05-07 01:49
推送最新鲜的
小编导读

哮喘对于中西医都是很棘手的疾病,突然发作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经方名家李赛美教授治疗哮喘的一则案例中,没有特别治肺而是选择清泻肠腑,患者10年的哮喘竟然明显缓解。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一起走进今天的经典医案寻找答案吧!

诊断现场田某,男,51岁,因“反复喘促10年”于2018年5月15日就诊。患者有家族哮喘病史,近10年易反复发作,曾中药治疗过一段时间,但疗效欠佳,喘促仍反复发作,平素只能通过西药经口吸入以缓解症状,患者常自觉疲倦。2017年10月,独自一人在家时出现急性哮喘发作,使用西药经口吸入后喘促症状无缓解,昏迷近半小时,送医院在ICU经气管插管等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从此以后,患者恐惧独处,长期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缓解症状,遇冷空气易诱发,故寻求中医药治疗。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恐惧感,喘促反复发作,自觉呼吸不畅,活动后明显,平时不能独自驾车外出,喉中痰多,色黄,难咳出,平素易感冒,汗出较多,背部恶寒甚,嗳气,无反酸,腹胀,大便偏烂,小便黄,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黄厚腻,脉沉细滑。

辨证论治

【学生甲】该患者病情复杂,应如何辨证?

【教授】患者汗出较多,背部恶寒,平素易感冒,说明机体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脾肾也不足。呼吸不畅乃肺气不利所致。湿邪困遏,脾胃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故疲倦。脾阳不足,生湿、生痰,因此患者寒湿很重,故常感腹部胀满不适、痰多;湿易化热,故见舌苔黄厚腻,小便黄。这个患者寒热错杂、表里虚实均有,病机是错综复杂的。考虑到患者有表证又有里证,有虚证又有实证,有寒也有热,里面有一把火,外面又有表阳虚,所以既要固护肺卫,同时也要通里。故用仲景的附子泻心汤来温补阳气,同时清泻肠腑、肺胃之热,阳气得以固护,则汗自止、寒气散;桂枝汤辛甘化阳,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同时合用茯苓四逆汤以温肾阳、培土补虚。因痰湿热邪郁积在体内,气机不畅,故要先通腑气,才能使患者呼吸恢复顺畅。患者大便虽通,但是没有把体内痰湿热邪排出,故还是要同时使用小承气汤缓泻肠腑湿热,使湿热从肠腑而走。

处方:熟附片10g(先煎),生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茯苓30g,红参10g,枳实15g,厚朴30g,桂枝10g,赤芍15g,生姜10g,大枣10g,苍术15g,薏苡仁30g,莱菔子30g。

5剂,水煎服。

跟随经方名家出门诊——

2018年5月28日二诊

诉服上方后喘促明显缓解,自觉呼吸较前顺畅,痰容易咳出,痰色白,口干,汗多,背部仍怕冷,大便稀烂,2~3次/日,稍感腹痛,泄后痛减,舌紫暗,边有齿痕,中部仍有黄苔,苔偏燥,小便黄。处以桂枝加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去大黄、茯苓四逆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

处方桂枝10g,赤芍20g,生姜15g,大枣10g,熟附片10g(先煎),茯苓20g,干姜10g,红参10g,黄芩10g,黄连10g,厚朴30g,法半夏15g,虎杖30g,莱菔子30g,麦冬30g。
5剂,水煎服。后记:服用二诊方药8剂后,患者电话告知自觉呼吸顺畅,无咳嗽咳痰,背部基本无恶寒感,汗出较前明显减轻,无腹胀,二便正常。患者电话告知2018年7月2~8日曾驾车8天行走了8000公里,哮喘均未发作,心中恐惧感明显缓解。

思辨解惑

【学生乙】患者二诊中诉喘促明显缓解,而方中并无专门治肺,其中有何玄机?

【教授】《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之咳延久,乃移于六腑。”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这里的咳非单纯的咳嗽病,而是指广义的肺系疾病。中医治疗哮喘的辨证思路非常广泛,并不仅局限在肺脏,并非只有单纯的止咳化痰与平喘而已。从疾病传变角度来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喘虽为肺之主要病症,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肺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肺朝百脉,故其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患者曾予中药调理,查看之前的处方,发现大多以止咳化痰、平喘为治法,但疗效欠佳,这就需要我们转换思路去考虑该如何辨证用药。

患者病在肺,这是肯定的,同时也与肠腑关系密切。虽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我们最先考虑到的应该是大肠。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畅通,有助于发挥肺的肃降功能。反之,若大便不畅,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产生胸闷、咳喘等症。肺为华盖,清虚而处高位,治疗肺系疾病多宜清宣,很多人却忽视了通腑气的重要性。《素问》曰:“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肠道腑气不通,肺气出入通道受阻,上宣肺气就犹如用吸管从密闭容器中抽吸气体,很难简简单单就排出气体。因此要通过泻下大便,使腑气通畅,为肺气开辟出自由升降运动的通道,肺气宣通,因势利导,则气逆诸症皆可除。

跟医案学经方——

【学生丙】患者大便偏烂,为何还要用通腑法?

【教授】现代人营养过剩,如果燥热之体的患者,则容易大便干结,一般来说,大便燥结才会用到通腑的方法,比如《伤寒论》里的承气汤。其实,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大便干结才能用通腑法,如果是脾阳脾气不足的患者则容易湿浊蕴结、郁而化热,形成湿热,同样也要用通腑法。尤其是像温病里的湿温病,都可以使用通腑法,这就是温病学对《伤寒论》通法的拓展。此患者本体是脾肾阳气不足的,大便虽通,但是力度不够,没能完全把体内的痰湿热邪排出,因此还是要使用通腑法泻下痰湿热邪。小承气汤既有固护正气的药物配合使用,又可以起到缓泻的作用,同时附子泻心汤里也有大黄、黄芩、黄连,可三焦同泻,使湿热从肠腑而走,腑气通畅,肺气升降功能正常,则患者的呼吸可畅。

本文仅摘录了李赛美教授对于本则案例的部分精彩解析,如果进行深入思考,你可能还会有其他的问题,比如——

除了攻下之外,通便还有哪些治法?

临床上常用的祛邪法除了通腑法还有哪些?

《伤寒论》中的附子泻心汤煎服法有何特殊?

……

在书中,更多透彻深入的解析等你来细细品读,相信一定能获益匪浅!

《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

《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釆用案例引导式教学与撰写模式,共采集李赛美教授临床30个真实案例进行六经辨证。每个案例分为“诊断现场”“辨证论治”“思辨解惑”三部分。其中“思辨解惑”通过问答形式,重点闻述李教授六经辨治经验,其中既包括对于所述疾病中西医辨病辨证的剖析、经方辨治要点的解析及重点方药的辨析,还包括其对于时下中医诸多热点问题及思潮的看法。本书内容翔实,实战性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展示了《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在临床辨治疑难杂病中的优势。本书既可为广大临床医师拓展临床诊治思维,丰富治疗手段,也可让中医院校学生了解六经辨证,启蒙经方使用,还可为广大经方爱好者提供经方治疗疾病的实践样本,实为一本临床实证必备的参考书籍。

因库房盘点,中医书院于2020年4月24日-2020年5月6日停止发货。在此期间您可以正常下单,我们会于5月7日起按照订单顺序发货。往期精彩回顾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