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调理:肩中俞穴调理项强,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效果不错
肩中俞穴
1.所属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2. 主调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吐血; 2. 其它:项强,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
3. 位置
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4. 穴位图
5. 穴位视频
肩中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前倾坐位或俯卧位,肩中俞穴位于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肩中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肩外俞(深层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 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 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状肌→头夹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的分支分布。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
肩中俞穴的作用
肩中俞穴意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效作用
肩中俞穴有解表宣肺的作用。
肩中俞穴有清上焦、宣肺气、疏经络作用。
肩中俞穴在肩井与大椎连线中央,主治肩胛、内脏器官疾患。
肩中俞穴内应于肺,故治咳嗽上气。
肩外俞、肩中俞二穴惧在肩下,近于督脉,督脉居背部正中,有宣肺解表、疏经活络作用。
卸减胸腔温压。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
肩中俞主要用于胸肺、局部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及目视不明、瘰疬等。
肩中俞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
肩中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唾血;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肩背疼痛,落枕。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吐血;
其它: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
肩中俞穴配肺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支气管炎。
肩中俞穴配大杼穴、附分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膈俞穴,治肺结核。
肩中俞穴配大椎穴、后溪穴,委中穴治肩背痛。
肩中俞穴配大椎穴、肩井穴、支沟穴,治肩背疼痛。
肩中俞穴配肩髎穴,外关穴,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肩周炎。
肩中俞穴配肩外俞穴,大椎穴治肩背疼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一般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注意:不可深刺, 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随身灸或360艾灸仪灸30-45分钟。
肩中俞穴解析
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穴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穴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
肩中俞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肩中俞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中俞,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也。
肩中俞穴名解
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
肩,指肩背。中,有方位之意,四方之中,或左右之间均为中,并有内意,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
《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目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考穴编》:寒热劳嗽,肩胛痛疼。
想要更多了解穴位与对应病症及如何调理的读者可在评论区留言
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