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被当成肺炎 治疗花了十万元!抗生素滥用该停了
(健康时报记者 张 赫) 一进儿科诊室,在走廊里候诊的孩子们大多哭个不停,周围是好几个家长包围着抱着哄着。这些孩子,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其实可能不需要。
“有一个小患者在我们科室诊断为支气管炎,本来只需要做雾化就可以,但家长不放心,到一家民营医院做了所有能做的检查,最后被诊断为肺炎,一天要输3~4组液,花了10万后出院。最终反而还说病情被医院给耽误了,反过来要求赔偿。”
一场出乎意料的“医疗纠纷”,让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儿科李主任重新审视了某些不正规的民营医院滥用抗生素的现状:中国儿童正在被不科学的滥用抗生素,是时候该意识到严重性了!
孩子的很多检查和治疗没必要
“抽血做了基础检查,诊断不是甲流,是支气管炎做雾化就可以,因为右下肺动脉血管粗,有阴影等都是正常的,但这种情况一到某些不正规的民营医院,就都是肺炎。”李主任在讲起近日该医院儿科的经历时感慨道。
本来孩子按照医嘱做雾化就完全没问题。但是家长觉得没做更深入的检查不放心,到一家不正规的民营医院后直接就开始住院,马上开始输液,诊断是肺炎,这一住就花了10万余元。
“孩子被折腾了半个月,各种加强检查和抗生素输液,让我们后来知道都觉得心疼,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家民营医院还告诉家长,孩子病情被耽误了,否则不会这么严重。”正因为这样,家长在孩子“出院”后,找到这家知名三甲医院要求赔偿延误病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抗生素滥用的背后,是家长一颗颗焦虑的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不科学治疗。
李主任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其实这些年自己一直在做科普,好像每天都在说,发烧不一定要退烧,咳嗽不一定要马上止咳。很多检查和治疗根本没必要。就像有些人认为“听肺不如拍X光!”“为什么要听心脏?做彩超就可以了!”其实,就不应该是这样的。
提到如今部分医生习惯用“机器”做诊断时,李主任无奈地说,遇到腹部CT、头颅CT这类检查,自己从来都很谨慎。
“我从来不会在其他检查可以诊断的情况下建议让孩子做核磁,这种含有放射线的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也一直这样嘱咐身边的年轻医生,不过度检查和治疗,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保护。”在李主任的意识里,小孩儿的病,如果减掉家长的焦虑和心疼,其实都不复杂。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一次,我们的年轻大夫到农村义诊,有一个住得很远的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病,年轻大夫说,就是肠痉挛,没有问题。在得知不用检查后,家长态度立刻变得很急躁,大喊大叫说医生不负责任。”李主任提起自己科室年轻大夫的经历,满眼无奈,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尊重科学,受苦的就是孩子了,这其中,医患之间的信任,就变得更加重要。
除了检查之外,过度治疗和不科学治疗也让李主任很头疼。在儿科诊疗中,用不用抗生素、用何种抗生素,这首先应是一个医学判断。但当屡屡面对家长的催促、焦虑与指责时,医生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妥协?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容易下定的决心。更有甚者,有家长固执地希望医生顺着他的思路和判断来,一旦你不赞成他,他就不信任你。
与此类似且较为严重的是一种极端,家长死活要求给孩子输液挂水,再加上有一些不正规的民营医院受利益驱使的“严重”说辞,很多孩子就这么“被生病”“被住院”。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医疗纠纷,支气管炎被指作肺炎,各种抗生素输液,花了10多万元去治,光是听起来都足够让人瞠目结舌。
“在我身边的孩子,比如说急性发烧,但其他情况都挺好,我就觉得先观察吧,不用非得立刻就做各种检查,使劲去查。”李主任说,可有的家长就特别纠结,少部分基层医生为了慎重起见或顺着家长的意思,便开出各种检查单子。
用不用抗生素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用不用抗生素,只要看有没有需要用的指征就可以,根本不用考虑其他。如果是病毒感染,用了抗生素也无效,可如果是细菌感染,那该用就得用。”李主任说。
在做儿科医生的近30年来,一直在和抗生素打交道。“从刚开始从医到现在,其实家长对抗生素的科学了解基本上没有改观。”李主任表示。
也有一部分家长对抗生素的第一反应却是抗拒:抗生素有副作用,这么点小孩能用吗?实际上,儿科大夫必定是根据孩子的实际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绝不是信口开河。
自从2018年初冬,流感异常肆虐,这也让很多孩子难逃一劫,各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实际上,只要是空气质量变差,每天门诊来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就多起来。
李主任在每周的门诊中总能遇上几个家长直接要求:“我们输液,输液好得快!”医生拒绝后,不听解释继续坚持的也大有人在。也正是家长这种不科学的定义,让本就不需要抗生素的患儿成为了装抗生素的“药罐”。
其实用不用抗生素、用何种抗生素,在李主任看来,首先应是一个医学判断。“什么是抗生素?”其实在医生和家长的理解语境里,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抗生素,指的是抗生物病原体的制剂,而生物病原体就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等。而老百姓嘴里常说的抗生素,是特指抗细菌的抗生素,这是应该明确的。”
在提起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的案例时,李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上周刚在门诊急诊就诊的五岁男孩,因为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热峰温度38.3℃,期间还有咳嗽、轻度鼻塞,社区医院查血常规结果正常,但家长坚决要求输液治疗,于是外院先后给予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静脉输注3天,但患儿体温不但未见下降,反而越来越高,最高可达39.0℃。
在来找李主任看诊后发现,小男孩虽然发热近1周,但精神好,食欲无没有明显减退,仔细查体也没有阳性体征,考虑持续发热可能与多种药物的使用有关,李主任当机决定暂时停用全部抗生素。
不出所料,停药第二天,患儿体温即恢复正常。
其实大部分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素无效,不需要使用,会无端增加一些不良反应让孩子更加不适。李主任强调,病毒感染的情况没必要用抗生素,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就一定要用。如若不用,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进而造成病情迁延和其他问题。
“比如说链球菌感染,如果治疗不彻底,经常会合并风湿热,引起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这在过去是很常见的情形。”如今这种并发症少了,恰恰是得益于抗生素使用及时,治疗彻底。
李主任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5%是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不需治疗,通过家长护理和饮食调整就可以痊愈。只有10%~15%是细菌感染引起,这些患者首先推荐口服抗生素,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使用静脉注射。
当面对家长的催促、焦虑与指责,医生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妥协?或许并不是一个容易下定的决心。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医生的判断和家长的态度之间寻求折中与妥协。至此,“用不用抗生素”折射出的已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掺杂了社会环境、人心考量、医患关系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权衡。
儿童用药比成人更要谨慎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用抗生素不犯法,哪怕不该用,但是也用了,那也不犯法。”李主任说,很多事儿,并不是不犯法就可以为所欲为,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才应该是所有医院和医生最先考虑的重点和根本,而不是其他。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门极大的学问,儿童使用抗生素确实比成人要更加谨慎。
孩子年龄越小,各个脏器的发育越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缓慢,解毒能力越弱。因此不仅在用药范围,在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和总疗程上都有特殊要求。用药后相对大人更容易有副作用,因此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细菌有一个增殖过程,有时抗生素发挥作用时,细菌还没有进入到增殖周期,此时抗生素对它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必须持续用药,使细菌在增殖高峰时能够被消灭掉。”李主任举例说,很多家长在门诊复查时都会说,要是今天不烧了,明天是不是就能不吃了?这个是不对的,这反而是在锻炼细菌的耐药能力,一定要在大夫的指导下用够量、用够疗程才行。实际上对于年龄偏大的孩子来说用药量相对偏小,越小的小孩用药量越偏大。
每个家长看到孩子生病,都有着比对自己生病更加强烈的意愿,希望孩子能迅速好起来,于是要不要去医院,就会是一个很纠结的选项:不去,怕万一有什么闪失。其实在儿科大夫眼里,在孩子有些发烧和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在家里的精心看护渡过难关。
在李主任看来,家中只要常备退烧药就够了。“我常跟家长说,发烧对孩子不一定是坏事,像发烧、咳嗽,这都是我们机体保护性的生理反应,比方说发烧38℃的时候,体内感染的细菌、病毒是不生长繁殖的,同时免疫力、细胞的吞噬功能又增强了。”李主任强调,“只不过别让发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实际上这跟抗生素的道理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怎么理性用好。”
在李主任看诊的四号诊室外,永远都是排着长队等着检查的家长。这些家长都在焦虑地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大问题,但李主任告诉记者,这其中的一大半,都会安心的走出来,只要他们信医生的话,孩子都会平安长大。
相关阅读:
每年70万人死于细菌感染 很快没有可用的抗生素了!
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最近的估计数字表明,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1000万,多于目前癌症死亡人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现有方法无法治疗的“超级细菌”。抗生素滥用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导致经济损失。
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
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这些异物进入血液循环,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该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