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运失常”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文 / 中医呼吸张伟医生
2019-03-19 18:22
“血运失常”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肺痿”“肺痹”范畴。而“血运失常”贯穿了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生发展的始终。

血瘀是血运失常主要特点,贯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始终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早期,感邪即形成了瘀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或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源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精气来源匮乏,或久病肺气亏虚,吸入清气不足,肺、脾、肾三脏都会出现虚损不用,从而导致气之生化乏源。而气虚日久,就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运行,于是出现了血瘀。因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在未发病时已有瘀血于内。当感受外邪(如风寒、风热、风燥等)或环境毒邪,损伤于肺,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受到影响,肺气被郁,即可发为本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慢性进展期,血瘀深伏于肺络。病变从早期的肺泡炎症期转变为慢性炎症期,此时肺泡结构破坏已逐渐变为不可逆转,病变特征则主要表现为间质胶原的紊乱,肺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组织断裂,肺泡隔破坏,形成囊性变化。由于肺的络脉分支多,络体细小,其气血为双向流动,不参与经脉循环,所以络脉有着易滞易郁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咯痰、气短、憋喘、神疲、乏力、还多兼肤色黯褐、皮肤硬化、口唇紫绀、指端青紫、表皮瘀血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血瘀证表现。瘀血深伏于肺络、肺络痹阻明显加重为本期的显著的病机特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终末期,瘀血进一步加重多脏虚衰。肺泡的结构已经损害严重,取而代之的是弥漫性的无功能的囊性改变。瘀血在此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使血气不足、络脉空虚,对气的濡养功能失常,则肺、肾之气虚更甚,留瘀日久,心气痹阻,心阳不振,则心气更衰。

出血或可兼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各期,以中后期为多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在发病及进展过程中也可见到血溢出脉外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咯血或咯血痰,这主要跟外感病邪、病理产物的性质及久病气血运失常有关,可见于疾病各个时期,但以中后期多见。初期,风热之邪侵袭肺脏,其性偏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可致血溢脉外;随着疾病进展,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常胶结在一起,可入血入络,久则蕴结化热,热伤肺络,络失通畅,血行瘀滞,迫血妄行;疾病终末期,气、血、津液亏虚,肺脾肾皆亏,肺络失于濡养,肺脏阴液无以化生输布,虚火内炽,灼津炼液成痰,肺络痹阻,血不循络溢出脉外,虚热久延则伤气,气虚不能摄血可见出血。

血热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血运失常的常见因素

血热,即热入血脉之中,是血行加速,脉络扩张,或 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状态。热入营血不仅可以耗伤营气、津液而致血虚,而且可由热灼津伤,使其失去润泽流动之性,变得浓稠,乃至干涸不能充盈脉道,血液运行不畅而为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初期感受外感温热之邪,入里化热,或是中期痰瘀互结,蕴结化 热,热入血脉,迫血妄行,停滞为瘀。

血虚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血运失常的必然结果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后期气血运行失常已久,肺脾肾三脏皆虚,脾胃主化生水谷精微,肾主骨生髓,输精于肝,化生血液,精血同源,肾精不足、脾胃虚弱,血液生化乏源,可见血虚。血虚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后期血运失常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