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7-03 17:36

哮喘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它是一种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等。本病的病情顽固,发病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基于哮喘的发病机理,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创始人邵经明教授集五十余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针刺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治疗哮喘的方法,冠名以“五针法”。

一、诊断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49—2008)。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钳,呈反复发作性。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理化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1~4项或第4、5项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2.证候诊断

(1)发作期

★冷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色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热哮证: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哮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

★虚哮证: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脉弱。

(2)缓解期

★肺脾两虚证:平素自汗,恶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或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发病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濡。

★肺肾气虚证: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不耐劳累,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1.针刺

【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图2-3-1)。

【配穴】外感诱发配合谷;咳甚配尺泽、太渊;痰多配足三里、中脘;痰壅气逆配天突、膻中;虚喘配肾俞、关元、太溪;心悸配心俞或厥阴俞、内关;口干咽燥配鱼际;体虚易感冒配足三里。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图2-3-1 主穴操作

【操作】

(1)针具器械:选用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35mm×25mm、0.35mm×40mm、0.35mm×50mm)、棉签、75%酒精、碘伏、医用盘。

(2)体位:采取端坐位或侧卧位。

(3)消毒:选好穴位后,用酒精或碘伏棉签进行严格消毒。

(4)进针

大椎、尺泽、关元采用直刺,选用1.5寸(40mm)毫针,刺入1.2~1寸。

肺俞、风门、心俞、厥阴俞、肾俞、中脘均直刺,选用1寸(25mm)毫针,刺入0.5~0.8寸。

合谷、太渊、内关、鱼际、太溪直刺,选用1寸(25mm)毫针,合谷、内关、鱼际、太溪刺入0.5~0.8寸,太渊穴刺入0.3~0.5寸。

足三里直刺,选用2寸(50mm)毫针,刺入1.2~1.5寸。

针天突穴选用1.5寸(40mm)毫针,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进针1~1.2寸,用小幅度提插捻转行针法,得气后不留针,即将针起出。

膻中采用沿皮向下平刺法,选用1.5寸(40mm)毫针,刺入1~1.2寸。

(5)行针:行针时除太渊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外,其他诸穴均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行针手法。

根据针刺部位,行针时上下提插幅度为0.3~0.5寸,向前向后捻转角度在360°以内。一般向下插时,拇指向前,向上提时,拇指向后,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在得气基础上采用提插捻转补法操作。针刺操作时用力要柔和、均匀,切勿大幅度提插、捻转。

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2.灸法

在上述三主穴上施以艾条温和灸(图2-3-2),每次施灸30分钟,或用温灸箱施灸。首先将艾条截成四段,点燃两端后均匀摆放在温灸箱内的金属网上,然后将温灸箱置于患者肺俞、大椎、风门穴部位,并用布巾将温灸箱完全罩住,以防止热力散失。待艾条完全燃尽,患者无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图2-3-2 艾灸操作

3.拔罐

一般于针后在大椎、肺俞各加拔一大号火罐,留罐10分钟(图2-3-3)。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图2-3-3 拔罐操作

三、禁忌证

1.施针局部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患者。

2.合并严重肺心病、肺癌及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典型验案

吴某,男,20岁,1996年5月23日初诊。主诉:喘咳12年,加重2年。12年前因受凉感冒而引发胸闷气喘,经治疗病情缓解。之后时有发作,尤其近2年病情有所加重,每遇感冒,闻及异味,胸闷气喘即发作,在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常服用氨茶碱、泼尼松、麻黄碱苯海拉明等药物,虽可暂缓症状,但终不能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此次哮喘发作持续月余,口服西药及输液疗效均不显著,故来就诊。视其面黄肌瘦,呼吸急促,喘息抬肩,喉中痰鸣,痰稠色黄,咯吐不利,舌暗淡少津,脉数稍滑。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治宜宣肺理气、化痰平喘,取肺俞、大椎、风门,按上法给予针刺,得气后即觉胸闷减轻,呼吸改善,留针30分钟。起针后患者胸闷气喘大减,肺部听诊虽有好转,但哮鸣音尚未消失。以此法连治5次,喘平,哮鸣音消失。前后共针治2个疗程20次,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连治3年,每至三伏天连针2个疗程。随访5年哮喘未发作。

来源:本文选自《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邵素菊。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