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科学认识哮喘这一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提高防控水平
今天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支气管哮喘仍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它也是成为仅次于癌症的。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据估计,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以上的哮喘患者,而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
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2017年最新报道的哮喘流行病学检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的症状控制率只有28.5%,农村哮喘的控制水平更加触目惊心,因此,哮喘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哮喘日之际,为提高哮喘患者的防控水平,患者朋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是负责运送空气进出肺脏的管道,当这些管道出了问题后,空气进出肺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哮喘患者发病时会感到呼吸困难,常有喘息、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就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做到完全控制病情,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哮喘有哪些危害?
(1)哮喘控制不佳时,很可能突然发作,这时往往因来不及抢救而危及生命!著名的钢琴家贝多芬因哮喘死于维也纳,一代音乐天后邓丽君也因为哮喘突发,在泰国清迈不幸离世。
(2)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哮喘频繁急性发作还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并可能引起慢阻肺、气胸等疾病。
(4)哮喘发作可导致急诊或住院治疗,从而增加经济负担。有调查显示:有58%的患者因哮喘而影响睡眠;22%的患者因哮喘而误工;74%的患者因哮喘而影响正常生活活动。
哮喘发作的诱因有哪些?
(1)呼吸道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均可诱发。
(2)过敏原吸入:环境中的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可分为室内过敏原及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尘螨、宠物皮毛及蟑螂等,室外过敏原包括花粉、真菌等。
(3)吸烟:吸烟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吸烟还可以加速哮喘患者肺功能恶化速度, 降低对吸入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使哮喘更难控制。
(4)空气污染:包括室外污染物及室内污染物。
(5)天气变化:冷空气、空气湿度及气压变化均可诱发哮喘。
(6)职业性因素:从事面粉加工、动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油漆、橡胶制造等行业易患哮喘。
(7)运动:是哮喘常见的诱发因素,机制可能与过度通气诱发支气管痉挛有关。
(8)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青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及造影剂等。
(9)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包括面粉、鸡蛋、牛奶、鱼虾蟹等海产品、肉制品、豆制品及坚果等多种。某些食物添加剂也可诱发哮喘。
(10)精神心理因素:焦虑及剧烈的情绪变化等因素也可诱发哮喘。
(11)内分泌因素:部分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哮喘加重,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如何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预判急性发作?
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和表现,及时发现这些先兆表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减少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
对于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有以下2个绝招:
★依据症状 如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等先兆症状;
★依据PEF监测结果 使用PEF仪的患者朋友,如发现PEF值近期内下降至自己最佳值的60%到80%或更低,或较平常基础值降低20%以上,需警惕近期急性发作的风险。
如何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防治中存在许多误区,尤其是以下三点:
★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缓解药物;
★哮喘缓解期不使用或间断使用控制药物;
★滥用抗生素。
那么,如何科学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呢?在此,为哮喘患者朋友支招:
(1)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避免感染及各种环境污染,哮喘患者应禁止吸烟,还应避免被动吸烟。
(2)气候改变时需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加强防寒耐寒的锻炼。必要时可应用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3)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
(4)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实现哮喘控制的关键所在。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类药物和缓解类药物。前者包括: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茚达特罗)、ICS+LABA(舒利迭、信必可都保、启尔畅)、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等;后者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如万托林、爱全乐、博利康尼、可必特等。
(5)规范使用控制类药物。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哮喘最有疗效的药物是吸入激素!
(6) 出门随身携带1支缓解药(如万托林),有备无患。
最后提醒哮喘朋友,一定要做一个专业的患者,不要等着医生来指导你,而要自己主动去学习,然后与医生共同计划你的治疗。哮喘朋友一定要了解疾病知识进行正规化科学化的治疗,从而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急性发作,避免悲剧发生。 (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文:程克斌
编辑:朱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