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丨季节性皮肤过敏,你家宝宝有吗?

文 / 医师杨浩
2021-03-31 01:29

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支持

春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季节。春季如何预防皮肤过敏?在本期的“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春城名医”、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舒虹主任给大家支支招。

名医档案

舒虹:主任医师。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2020年入选昆明市政府“春城名医”。

生活中,儿童春季过敏具包括哪些呢?

儿童春季过敏的表现比较多,皮肤表现比如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紫外线过敏等,其他还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哮喘发作等等,春季确实给部分过敏宝宝及家长带来很多烦恼。

丘疹性荨麻疹目前主要倾向于被蚊虫叮咬后发生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梭形的水肿的红色丘疹、顶端可有水疱,主要分布在暴露部位如四肢、腰背部,宝宝们瘙痒剧烈,消退后会留下暂时的色素沉着;

紫外线过敏,医学上也称为多形性日光疹,在日晒后数日出现暴露部位如面颈部、前胸、手背等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形态多样的瘙痒性皮损;

荨麻疹,也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风疙瘩”,疹子的表现为红色水肿的、突出于皮面的风团,瘙痒特别剧烈,但它的特点就是来的快去得也快,部分会自行消退,过敏的原因比较难以寻找。对于荨麻疹,家长尤其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合并了呼吸困难、胸闷、腹痛等其他的症状,如果出现了需要立即就诊,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湿疹大家都比较熟悉,形态比较多样,瘙痒剧烈,已经患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宝宝可能出现春季皮疹增多,皮肤干燥加重。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宝爸宝妈们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类皮肤疾病?

儿童春季过敏问题预防大于治疗。

首先,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过敏性疾病,比如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宝宝过敏的几率就大大增加。还有特应性皮炎患儿长大后,即使皮肤症状消失,但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这些都是相关遗传因素,可能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尽量避免过敏的发生。

春季孩子们喜欢出门郊游踏青,尽量穿着长衣长裤,避免与蚊虫的“亲密接触”,这样可以减少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其次,佩戴口罩和帽子,可以避免紫外线的“突袭”,对于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宝宝更应严格戴好口罩,远离花粉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带宝宝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

家中环境的处理也尤为重要,可以使用一些正规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家中多通风透气,保持空气适度,可以改善有呼吸道问题宝宝的症状。容易过敏的宝宝家中尽量避免使用地毯、饲养宠物,家中的灰尘、动物皮毛等需要及时清理,家中大扫除时避免宝宝的参与,不让孩子前往地下室等陈旧、灰尘多的房间。

宝宝们的防晒和成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家长平时要如何防晒?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巨大,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不容忽视。

儿童皮肤并不是成人皮肤的微小版,儿童的皮肤存在这些特点:

1、儿童皮肤从1岁以后才才逐渐发育完善,通俗来讲就是皮肤较薄、细胞之间的粘附较为薄弱。

2、儿童皮肤黑素细胞生成黑素小体、合成黑素的功能还不成熟,排汗功能不完善,抵御紫外线的能力差,易造成晒伤、晒黑、甚至光老化。

所以儿童的皮肤更不能在日光下“裸奔”。

儿童防晒需要做到物理防晒及化学防晒的结合,物理防晒包括打伞、戴口罩帽子、穿防晒衣、遮阴等等,尽量穿着浅色棉质衣服减少紫外线吸收。化学防晒简单来说就是外涂防晒霜。美国FDA相关报告表明,6个月以下的人类皮肤可能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其代谢和排泄经皮吸收药物的生物系统未完全发育,因此FDA建议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内不得使用防晒化妆品,所以6个月以上至12岁的儿童应该合理使用防晒化妆品,这类防晒剂应该具备高保护性、高安全性、低刺激性的特点,而6个月以下的宝宝以物理防晒为主。

此外,即使使用了防晒霜,儿童的日光照射时间及强度也应该收到限制,尤其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紫外线强度最强,应该避免暴晒。同时家长也不能忽视多云天气、阴天,紫外线也依然存在,防晒工作也不能松懈。

针对儿童防晒霜的选择,比较推荐SPF值15~40,PA等级+~+++,以物理防晒剂为主的配方更为温和,避免给儿童皮肤增加负担。

该如何在春季做好花粉的防护?

我国超过3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发病原因就是花粉。花粉过敏也有许多防护的办法,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户外穿长袖长裤、戴帽子、戴口罩,回到家后及时换衣、洗脸、洗澡,减少过敏原——花粉的直接接触。

此外,还可以使用鼻腔花粉阻隔剂,不仅能够很好的防止患儿受到变应原的侵袭,还可以在患儿的鼻前庭形成保护膜,起到长效的预防效果,并且该药物还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过敏宝宝皮肤护理的小常识

宝宝的护理方面也需谨慎,应尽量穿着纯棉的衣物,避免羽绒、人造纤维类、羊毛类纺织物等材质,更不能追求“春捂秋冻”而给宝宝裹得满身大汗,这样更容易引起皮疹加重。

推荐每天或隔天洗澡,可以清除皮肤表面的病菌、补充皮肤水分,最好是盆浴,用接近体温的温水洗澡(34-37℃).勿用热水烫洗,避免使用香皂、肥皂或碱性的沐浴露,选择弱酸性的洗浴产品更适合孩子娇嫩的皮肤。沐浴后身上未干燥时立即涂抹保湿滋润的润肤霜,每天多次涂抹更有必要,过敏的宝宝一定要远离香味多、含色素的润肤霜,尽量选择保湿能力出众的霜剂,凝胶、乳液等可能达不到咱们预期的效果哦。

当出现皮疹瘙痒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管住宝宝的小手,不能搔抓,否则容易继发感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了皮疹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做到以上几点才能让宝宝们平安度过“春敏”期。

饮食方面切勿盲目忌口

乱忌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此外家长需要做好食物笔记,记录孩子的饮食情况、饮食与皮损变化的关系、添加辅食的时间等等,从生活中寻找可疑致敏源,必要时可以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过敏原检测来证实哦。

在婴儿及儿童,容易发生对食物的过敏,家长应注意观察,一旦过敏应立即停止食用。

常见会引起过敏的食物有:鸡蛋、花生、牛奶、坚果、大豆、小麦、海鲜等。对于在添加辅食时,宜每次添加单种食物,观察数天,了解是否会引起过敏,如果不过敏可继续吃。

关于宝宝的过敏问题,确实让初为人母的年轻宝妈宝爸手忙脚乱,一方面食物过敏会导致宝宝呕吐腹痛腹胀甚至大便带血,另一方面,皮肤瘙痒也会导致睡眠紊乱,频繁夜醒,一家人身心疲累。因此首先我们得进行病史收集和检查评估,因为对过敏原检测结果的正确解读,也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不是检测阳性一定得永久忌口。通过评估后找出食物过敏的种类,进而进行标准化的食物过敏管理方案。

另外,在针对皮肤炎症问题进行外用药的指导,如果仍然有瘙痒问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口服药物,让宝宝睡好觉,长个子,宝妈也才能好好休息,精神饱满的带娃。

春季过敏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一般护理治疗,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治疗的原则。

对于0-2岁的婴幼儿来讲,糖皮质激素仍然是最有效并且安全的首选外用药物。

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采取激素和非激素药膏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外用止痒剂;急性期并发感染时应同时外用或口服抗菌药物。目前现象普遍是“谈到激素就会恐惧”,家长只要听取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规律用药、按时复诊,急性期使用激素药膏快速控制症状,后期减量,都不会出现家长们所担心的问题,而盲目恐惧激素,自行停药减量,反而会出现很多问题,得不偿失。

【下期节目预告】

在下周三的节目中我们将请到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教授蔡昕怡,我们下一期的话题是——关注肠道健康“从长计议”说肠癌,请您继续关注下一期的《健康生活》节目。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

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点;

重播时间:周四9:30点、周日9:30点和14:30点

同步收听还可下载——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