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不由鼻,而由脾胃虚
鼻炎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疾病,但由鼻炎引发的,鼻塞,流清涕或浊涕,头晕头痛,以及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现代医学治疗鼻炎,主要在鼻子上下功夫,在鼻子里注射糖皮质激素,穿刺,打封闭针等等,治疗初期鼻炎的症状会有好转,但之后仍然会反反复复,因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从中医来讲,鼻炎的发病根源不在鼻,而是脾胃。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和肛门。鼻开窍于肺,为人体的九窍之一。《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脾胃虚弱,其收纳和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肺主气司呼吸且开窍于鼻,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便会导致鼻窍不荣、呼吸不利等一系列鼻炎的临床症状。
在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也详细地论述了由于脾胃虚弱,导致九窍闭塞不通的机理,论述如下。
或曰∶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故五运在上,六气在下。
其脾长一尺,掩太仓,太仓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禀,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
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
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行。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六腑生气先绝,五脏无所禀受,而气后绝矣。
肺本收下,又主五气,气绝则下流,与脾土叠于下焦,故曰重强。胃气既病则下溜。经云∶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胃者,行清气而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
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是气血俱羸弱矣。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中的先天精气,须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才能够不断的充实,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调,随着时间的积累,肾气便会亏虚,所以一般长期慢性的鼻炎患者,都会伴随有肺、脾、肾三脏的亏虚,需要通调三脏,才能够标本兼治,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鼻炎不由鼻,而由脾胃虚。局部的病变,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反应在局部;治病要把握整体,辨证论治,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鼻炎并不是鼻子本身的问题,光在鼻子上下功夫不会有持久疗效,其症状反应了脏腑的功能出现了问题。鼻炎分两种,一种是鼻流清涕,易喷嚏鼻塞,病在膀胱经、肾经。治宜祛风寒,清脾湿,补肺益肾;一种是鼻流浊涕,花无香,饭无味。病在胃经,胆经,治宜清肝火,化痰浊,通肠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