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也可能是得了颈椎病?——脊柱外科专家单建林科普系列

文 / 新批判主义哲学家
2019-08-14 09:20

专家简介:单建林,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头晕的情况,但是临床中可造成头晕的疾病繁多,因此,对头晕的诊断误诊率较高。在进行头晕的鉴别诊断时一定要考虑到,劲椎病也可以引起头晕。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应用,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势必要求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临床认为,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变椎间盘直接累及推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这种颈椎病称为椎动脉性颈椎病。

2、病变可刺激或压迫推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颈部其他交感神经,使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颅内外动脉舒缩障碍而产生头晕。

3、因颈椎病累及颈部肌群,引起颈部肌肉持久痉挛性收缩,导致肌肉的血流循环障碍,可游离出乳酸、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病物质而引起头晕。

4、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牵拉头部头痛敏感组织而引起头晕。

5、病变刺激、压迫或损伤第二、三对颈神经而引起头痛,尤以枕部为重,也可通过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经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头部。

头晕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任何导致头部神经、血管疾病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头晕,除了颈椎病引起的颈性头晕,还有耳源性头晕、眼源性头晕、脑源性头晕、血管源性头晕等其他原因。因此应当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否为颈椎病,常见的检查方法有X线、CT 和MRI。

出现如下情况时可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颈部过伸或转动至某一方位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脱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③ 影像学X线片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④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应排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应排除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

当最终确诊为颈椎病后,一定要及时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术治疗等。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冶疗、牵引治疗、理疗等,保守治疗适用轻症颈椎病,只能缓解一时的病情,操作不当还会加重病情,保守治疗无效,病情恶性,应及时手术治疗。

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包括有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术以及人工椎间盘置换重建术等。切口较大,而且需要经过颈前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和气管食道,手术风险大、术中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术后患者颈部活动度受影像。椎间盘置换术保持颈部活动度,但手术费用高,颈椎手术的主要风险包括颈脊髓损伤;出血;脑脊液漏;相邻节段退变;相邻脏器损伤等。

随着脊柱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经皮穿刺介导治疗和显微内镜手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微创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CD)、经皮穿刺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CDN)等经皮介导手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是用射频直接使突出部位的髓核变性、凝固,从而收缩减小突出部位体积,解除其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治疗椎间盘轻中度突出导致的颈椎病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技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治疗效果显著,通过等离子体低温消融和精确热皱缩技术,精确而可控地进行椎间盘减压,适用椎动脉型颈椎病。

显微镜操作下对手术视野具有放大效果,使术野清晰度提高,医生可以准确辨认微小病变组织,可清楚地判断颈椎周围细小结构等,术中不但能使脊髓得到彻底减压而且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ED)系统可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除了能够进行颈椎后路椎间孔减压术之外,还能经前路切除一侧钩椎关节对神经根减压,比开放手术更安全有效。目前在内镜下颈椎前路手术主要包括前路内镜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术及前路内镜下经对侧椎间孔减压术等等。而内窥镜下颈椎后路手术主要包括内镜下侧方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管减压术。

微创手术技术非常成熟,创伤小、恢复快、风险小、术后治疗效果确切,随着技术发展,适用人群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