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了怎么办?别慌,实用康复妙招在这里

文 / 医享汇
2019-08-14 08:15

你是不是也会在美美地睡了一觉后,一早醒来脖子却又僵又硬又痛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落枕”或“失枕”。

那么,“落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什么是落枕?

所谓“落枕”就是一觉醒来,发生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轻者起床做适当的颈部活动后,症状就会消失,重者颈痛越来越严重,出现头晕、头痛、颈肩背痛、手臂麻痛,甚至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

“落枕”常常是颈椎病的诱因,是颈部软组织劳损的原因之一。

较多的落枕患者是缘于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枕头软、硬程度不当。当颈椎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过屈或过伸的固定位置时,颈部一侧的肌群就会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而导致其痉挛。

如果此时颈背部再受风寒侵袭,则更容易造成颈背部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使局部肌筋强硬不和,活动欠佳。

现代医学将这种颈部痉挛、强直、疼痛所致的头颈部转动失灵、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斜方肌综合征颈肩背部急性纤维组织炎。

2

落枕预示着什么?

“落枕”是颈椎病的一种信号,此时改正,仍不失及时防止发病的机会,如仍不改正,“落枕”的发生频率就会逐渐增多。

“落枕”,说明颈椎周围的韧带已松弛,失去了维护颈椎关节稳定性的功能,称为“颈椎失稳”,椎关节已有发生“错位”的可能。

继椎关节失稳、错位后,可累及椎间盘,使之亦发生失代偿骨质增生加速,最终发展成为颈椎病。

这就是青壮年时期( 20~45 岁)过早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为什么会引起落枕?

1.肌肉扭伤

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

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2.感受风寒

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3.颈部外伤

某些颈部外伤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滞塞,筋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

4.颈肩部筋伤

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

4

治疗落枕的4个妙招

落枕是一种较常见的颈部疾病,多因受风寒或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扭伤颈部肌肉所致。

药物治疗落枕无明显效果,采用一些简单措施却能治愈。

1.左右摇头

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摆,再向右摆。连续摆 20 次。

2.低头仰头

挺起胸部,头先向下低,到下领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后仰头,停三秒钟后再低头。反复做 20 次。

3.伸缩颈部

胸部挺起,先将颈部尽量向上伸,再尽量往下缩。连续伸缩15-20次。

4.按摩颈部

一先将两手掌搓热,再用两手掌在颈部前后、左右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此法能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上述方法每次可选2-3项做,也可全做,每日两次。一般1-2天后症状即可减轻或痊愈。

5

预防落枕的4种方法

1.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

枕头要有弹性稳定,枕芯以热压缩海绵枕芯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8厘米左右;喜欢侧卧的,高度为 10 厘米左右。

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

2.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

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

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

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

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

因此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向专家提问后台回复「肩颈」,领取价值299元《肩颈预防康复教程》课程资料包;后台回复「膝关节」,领取价值299元《膝关节预防康复教程》课程资料包;后台回复「交流」,加入疼痛损伤康复咨询交流群,权威专家为您提供免费咨询指导服务。客服电话:400-8766-599商务合作:13020270681商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