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了解颈椎病的症状和治疗!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甚至脊髓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4大临床特点】
1、病程特点:病程长且为慢性发病过程。
2、年龄及性别特点:发病年龄大多在中年及其以上,男女患病比例相似。
3、职业特点:像长期伏案工作、缝纫或者进行电脑操作等工作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4、临床表现特点: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与内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症状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5大病因】
1、头颈部外伤:脊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从而引发颈椎病。
2、慢性劳损:从事单一劳动或固定一种姿势工作产生的积劳性损伤,另外颈椎活动范围大且颈椎负担头部的重量加大,因此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易形成慢性积累性损伤,在慢性损伤过程中会出现肌肉、筋膜、韧带、关节、滑膜等处会垂涎牵拉、局部肌肉痉挛等情况。
3、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部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20-3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颈椎受到慢性损伤或外伤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病变开始加重,在外力作用下慢性的纤维环向四周脱出,颈椎盘厚度变窄,相应的关节韧带松弛,颈椎稳定性破坏,受到的压力会增加,从而引起关节软骨炎及关节滑膜韧带增厚,逐渐形成骨赘等继发性病理改变。
4、先天畸形、发育因素:先天发育因素导致颈椎生物力学改变,解剖关系紊乱,从而使颈椎退变提前。
5、外界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等情况,均可引起颈椎病。
【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颈部症状:最常见的是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感、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颈部活动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捆绑感、颈部胀筋感、落枕感觉,偶尔还会出现头部偏向一侧、抬头及低头困难的情况。
2、上肢症状:上肢常出现肩部、手臂、背部麻木及疼痛感觉,较严重时会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手指麻木、手部无力、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随着症状变化还会出现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等情况。
3、下肢症状:对于下肢常出现的是放射性痛、冷、麻与凉的感觉,甚至还会出现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以及不能下蹲,这些情况多与天气变化有关,常常表现为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或者不明显,但也会出现肌萎缩、跛行等严重情况。
4、头痛:常呈现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局部痛、前额痛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现象。
5、眼部症状:眼睛主要表现在睁眼无力、眼胀、视物不清、视力减弱、视野缺损等情况,如果颈部过度活动时还会出现眼痛、眼肌痉挛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一过性失明、结膜充血的情况。
6、头晕目眩:症状轻微时会出现头痛、眩晕甚至是恶心、呕吐的症状,症状严重时则会出现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甚至是突然晕倒的情况。
7、记忆力障碍:记忆力会出现明显下降。
8、心脏症状:常出现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的症状,但是通常检查心电图时显示心电图并无明显改变。
9、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从而引起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甚至是恶心、呕吐等症状。
10、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脏区疼痛等症状。
11、半身不遂:单次肢体会出现偏瘫、麻木、窜胀甚至出现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
12、无汗现象:常表现为肢体发凉、怕冷,单次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少汗,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干燥不适、情绪不稳的情况。
13、胸闷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次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常会发现胸大肌疼痛。
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六种,且不同形式存在的主要症状不同。
六种形式的颈椎病表现的不同症状
【药物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取决于颈椎病的分型,但也应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1、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主要选用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消除颈椎病引起的炎症与疼痛。
吲哚美辛用于镇痛治疗的使用剂量为首剂一次25-50mg,随后改为一次25mg,一日3次口服使用,直到疼痛缓解后停药;
布洛芬用于抗风湿、抗炎治疗时剂量为一次0.4-0.6g,一日3-4次口服使用,而用于止痛治疗时则一次0.2-0.4g,每4-6小时给药一次;
阿司匹林用于止痛治疗时使用剂量为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给药一次,而用于抗炎抗风湿治疗时使用剂量为一日3-5g,这类药物消炎止痛作用,且对于缓解颈项疼痛均有良好的作用。
2、缓解颈肩背部肌肉痉挛的症状:可选用苯海索、苯妥英钠、氯唑沙宗等药物。
(1)苯海索主要作用于选择性阻断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而对外周作用较小,从而有利于恢复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因此对于颈椎病引起的震颤与肌肉痉挛具有一定治疗效果,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日1-2mg,以后每3-5日增加2mg,直至症状缓解为止。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易引起口干、尿潴留、便秘等症状,对于口干及便秘症状在减量使用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苯妥英钠具有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传递的作用,具有抗神经痛以及骨骼肌松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颈部不适引起的肌肉痉挛,使用剂量通常为每日250-300mg,起始剂量为一次100mg,一日2次口服,由于该药物的个体化较明显,因此使用剂量的调整应根据症状情况酌情选用。
(3)氯唑沙宗为骨骼肌松弛药物,可通过作用于脊髓和大脑平层下中枢,抑制致肌肉痉挛有关的多突触反射而产生肌松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使用剂量一般为一次2片,一日3-4次口服使用。
3、营养神经类药物:对于颈椎病患者还可以使用维生素B12、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一些不良神经症状。
(1)维生素B12在体内转化为甲基钴胺和辅酶B12产生活性,不仅影响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还可以维持有鞘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有效缓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一般使用剂量为一日1-4片或者隔日2-8片,分次服用。
(2)谷维素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3片,一日3次口服使用。
(3)甲钴胺具有促进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的作用,能通过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从而缓解神经损伤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片,一日3次口服使用,之后根据症状酌情调整使用剂量。
4、缓解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出现这种症状时可以选用烟酸、地巴唑等扩张血管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从而缓解头晕、头痛及视力模糊的情况。烟酸使用剂量通常为每次50-100mg,每日最大剂量为500mg,并同时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更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地巴唑通过降低外周阻力从而缓解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5-10mg,一日3次口服使用,在使用时不宜大剂量使用,以免加剧头痛、头晕症状。
5、中成药:在中成药的选用上要注意根据不同分型辩证选用。
(1)颈舒颗粒:该药物由三七、当归、川芎等成份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痛等症状,通常一次1袋,一日3次口服使用,疗程一般为1个月。
(2)颈痛颗粒:该药物由三七、川芎、延胡索等成份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可以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袋,一日3次口服使用,两周为一疗程。
(3)颈复康颗粒:该药物由羌活、川芎、葛根等成份组成,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状主要为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1-2袋,一日2次口服使用。
(4)天麻丸:该药物主要由天麻、羌活、独活等成份组成,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风湿瘀阻引起的腰腿痠痛、手足麻木症状,使用剂量一般为一次6g,一日2-3次口服使用。
(5)正天丸:该药物由钩藤、白芍、川芎、当归等成份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症状,使用剂量一般为一次6g,一日2-3次口服使用。
(6)疏风定痛丸:该药物由马钱子、麻黄、没药等成份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改善颈椎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刺痛、四肢麻木等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丸、一日2次口服使用。
注意:选用中成药时应根据不同分型的不同症状辩证用药,不可自行盲目使用,另外在连续使用7日后如果症状无明显改善时不宜继续使用,应及时就医并根据症状变化对用药及时作出调整。
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除了平时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外,还应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平时做好保暖工作、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药物治疗与平时预防工作相结合对颈椎病治疗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