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方法大"比拼"
作者:吴 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有着众多原因、数种分型和各种表现的综合征。人类椎体从16岁就开始退变,因后天环境的差异,颈椎病的发作也因人而异。以往这类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然而,近年来因电子产品,尤其是平板电脑、手机的出现,加速了这种疾病的发生,使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
关于颈椎病,或许您还存在不少误解。今天,小编带您了解颈椎病。
01
颈部疼痛不是诊断标准
颈椎病表现很多,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一,但颈部疼痛不能作为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肩酸痛,肩胛骨下角和内侧有疼痛点,颈脖僵硬,活动受限,手臂一侧或部分手指麻木;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持物无力,有时不自觉地握物落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如脚踩棉花的感觉,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四肢瘫痪;有的头晕,感到房屋旋转,恶心呕吐,头痛,两眼发胀、发干、难睁,耳鸣、耳聋,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束感等症状。
02
症状出现应及时重视
颈椎病因起病时轻,短时间能自行恢复而不被人们所重视,而当症状持续加重不能逆转且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此外,颈椎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晕厥、失眠、心慌、焦虑、抑郁等,往往和其他系统疾病相似,许多患者在急诊、心内科、神经科等科室检查均正常,实际可能是早期的颈椎病导致的。
临床出现的颈椎病症状,还要与非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如眩晕应先排除耳源性、脑源性、眼源性眩晕,腔隙性脑梗;颈肩上肢痛,要与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关节炎、肿瘤等相鉴别。
03
选择适合你的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必须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状态、行为方式、耐受度,以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治疗方案。适宜的、动态的(随疾病发展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使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药物、外科手术、中西医理疗。
药物治疗
包括中药和西药,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效果。西药常用药物有口服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中药常用药物包括外用膏药和内服中药等。
优点:方便,突发急剧疼痛、在外出差旅游等患者可随时使用。
缺点:疗效不持久、不确切,需反复多次使用。
推荐指数:★★☆
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有:1.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治疗;2.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以剧烈疼痛难忍为主,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或病变所致某一肌肉运动障碍者,可早期手术;3.颈椎病其他各型,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巩固而反复发作者。手术分为一般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两类。
一般手术
优点:治疗效果理想,不易复发。
缺点:费用大、风险大。
推荐指数:★★
微创手术
是运用射频、等离子、臭氧等方法,将突出的椎间盘、靶组织消融热凝,从而解除神经压迫、炎症和水肿,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优点:无须开刀、无创伤,疗效明显,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
缺点:部分患者会复发。
推荐指数:★★★
中西医理疗
患者较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也是大多数医学专家的主张。中医与西医理疗有许多相似处。
推拿按摩
优点: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缺点:不能延缓疾病进展,易复发,需长期持续治疗。
推荐指数:★★★
注意:一些患者在没有医生诊断分型的情况下自行按摩推拿,甚至请人做扳颈,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牵引
优点:简单、花费少,自己就可以完成治疗过程。
缺点:长时间治疗后可能会拉直颈椎,弱化颈椎生理曲度,导致颈部肌肉松弛,使颈椎的稳定性丧失,颈椎间盘更容易突出,故此疗法应慎用。
注意:牵引只对早期病例较为有效,脊髓型颈椎病不适用。
推荐指数:★★☆
传统中医疗法
针灸、拔罐、刺络拔罐法、穴位注射、挑治、埋线疗法、艾灸、温热敷都是传统的颈椎治疗技术,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优点:缓解症状效果明显,价格低廉,方便。
缺点:不能根治,易复发。
推荐指数:★★★
小针刀
此疗法巧妙融合了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的优势和治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优点:损伤小,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患者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问题。
缺点:一次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
推荐指数:★★★
小贴士
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也很简单,比如使用电脑时,每隔一段时间提醒自己要停下工作活动一下;按照自己的坐高选择合适的椅子,使肩膀在使用电脑时保持垂肩;垫高显示器,使视线抬高,颈部后仰;腰部垫些软垫,不要使腰部弯曲;夏天开空调时尽量避风,随时准备好小毛巾围住颈肩部;坐公车耗时较长时可以准备充气颈圈;睡觉时选择高低合适的枕头,原则是保证睡觉时颈部有支撑,而非悬空,与胸椎成一直线等。
提醒大家,不同的患者所需的治疗方法不同,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更有利于疾病康复!
编 辑: 姚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