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不当,谨防脑干梗死
患者曾某因头痛、恶心持续一周,入住当地县医院,被医生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住院期间,曾某接受了颈椎牵引。过程中,曾某出现心慌、无力、出汗、双目胀痛、双睑结膜出血、肌力下降,继之吞咽困难、左上肢肌力进一步下降等。几日后,曾某转入省城一家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干梗死、高血压。于是,医疗纠纷的战火烧起来了……
颈椎牵引竟“牵”出脑干梗死?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常在医院或在家里行使颈椎牵引,甚至将颈椎牵引当成“小菜一碟”,天天“享受”的患者以及养生保健者,犹如注射了一副清醒剂:原来颈椎牵引也不是闹着玩的,要讲究科学,要注意牵引的度,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切勿盲目地牵引呀!
脑干梗死,是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不仅含有大部分的脑神经核(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全身感觉、运动传导束皆通过脑干,呼吸循环中枢亦位于此,脑干网状结构更是参与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所以脑干损伤后,除了有局部脑神经受损的表现,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的表现往往较重,而且还可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颈椎牵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若牵引不当,如不是牵引的适应症甚至是禁忌症,或牵引力过大、时间过长,以及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猛然扭转头颈部等,均可能使椎动脉局部原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栓子脱落,经血流到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后动脉等的分支血管,从而造成栓塞,出现局部组织及脑干等梗死,引起头晕、头疼、心慌、胸闷、无力、出汗、双目胀痛、双睑结膜出血、肌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症状,所以做颈椎牵引时要异常小心。特别是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曾某即患有高血压病),血管本身就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脱落,更应注意。
角度、时间、重量——牵引三大要素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早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牵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牵引的疗效与牵引角度、牵引时间、牵引重量等因素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牵引的角度以轻度的前屈位,即头前屈与躯干呈10°~20°角为宜。某些患者则应根据病情选择牵引角度,例如颈椎间盘突(脱)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的患者,不宜采用前屈位;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以颈椎自然仰伸位牵引较好;椎管狭窄及黄韧带肥厚的患者,则应避免后伸位或仰倾位牵引。至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者,最好采取仰卧位睡姿牵引,再逐渐后伸牵引;亦可实行间歇式牵引,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否则,盲目地实行坐位牵引,使颈椎后纵韧带附着点受力增大,不符合生理力学的要求,且易加快颈椎增生速度。
至于颈椎牵引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因人而异,以患者的耐受力为度,牵引重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适时调整。牵引重量多从4千克开始,逐步增加至10千克。牵引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每日20~40分钟,10次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治疗1~3个疗程。
如果选择“大重量牵引法”,最好在医生指导及监督下采用。一般采用体重1/13~1/10的重量对患者头颈部作短时间牵引,以恢复颈椎生理曲线及椎间隙宽度,有助于髓核还纳,起到对脊髓、脊神经根及滋养血管的减压作用。一般牵引力应在20千克以内,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分半钟,并随时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间隔半分钟到1分钟后再次牵引,可重复3~5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牵引初期(3~7日内),有些患者可因头低脚高位而产生头昏、腹胀、大便秘结等现象,习惯后这些现象可逐渐消失,可不必中断牵引。再坚持几日治疗,或改用较小重量,较短时间牵引,以后再逐渐增加牵引重量或延长牵引时间。若不适反应仍然存在,应请医生提出进一步治疗的意见。
颈椎牵引可治病也可诊断疾病
在颈椎病的综合治疗中,颈椎牵引为最常用而且公认为有效的疗法。牵引能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使颈背部痉挛的肌肉放松,椎关节紊乱得到矫正,并使局部血流改善,水肿吸收,粘连分解。这些综合作用能缓解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从而使症状逐渐消失。这就是颈椎牵引的治疗作用。但是,颈椎牵引的作用不止于此,它对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
大家知道,颈椎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指发生在颈椎脊柱段上的任何疾病,包括结核、肿瘤以及风湿、类风湿以及化脓性炎症等引起的疾病。狭义,即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临床上常可见到各型症状和体征彼此掺杂的混合型。颈椎牵引中出现无原因剧痛或原疼痛症状加剧,除了颈椎病可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疼痛症状外,造成剧烈疼痛症状的还可能是椎管内肿瘤、颈椎骨折、脱位、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等疾病。此时应立即停止牵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牵引可使颈肩背痛以及上肢麻木等明显缓解。
当然,这种依靠颈椎牵引来协助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方法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椎管内肿瘤、颈椎骨折、脱位、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等疾病,患者经过牵引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能造成瘫痪或死亡。所以,还是要先弄清楚诊断如体检,包括化验、摄X线片、CT、MRI(磁共振)等检查,以免盲目牵引酿成大患。
可见,科学的颈椎牵引法应因人因病而异,切勿擅自加大力量,以免“牵”出事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喜欢颈椎牵引的医生以及患者引起注意,切勿重蹈覆辙!
﹥﹥小贴士
6类人不宜行颈椎牵引
(1)全身明显衰弱的患者,如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2)年龄较大,而且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的患者。
(3)虽然有颈椎病,但病因是结核或肿瘤所引起,颈椎有破坏性改变患者。
(4)颈椎外伤后仍处于急性期的患者。
(5)虽然明确诊断后确可进行牵引治疗,但因牵引后症状加重的患者。
(6)脊髓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要慎重,最好别在家进行自我牵引。
总之,对年老体弱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牵引时最好有旁人监护,以免出现意外。如果牵引时出现头昏、头痛、心慌、胸闷等不适,应调整牵引方向、时间、重量,若仍不能消除,应立即停止牵引。另外要注意,身患急性病时不可牵引。对牵引后症状加重或拟行手术治疗者均不宜用。
特别提醒:
望闻问切微课堂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