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文 / 康复汇
2018-01-19 00:12

颈性眩晕作为神经内科、骨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特点是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其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年轻化趋势。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发病机制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上颈椎区域功能紊乱引起的本体感受器异常神经传入至前庭核导致颈性眩晕,而国内对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与国外并不同轨,国内学者更多的致力于对血流动力学和交感兴奋性的研究上。

颈部疼痛也与颈性眩晕有关。颈痛患者,特别是上颈椎疼痛患者常存在眩晕。颈性眩晕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发病机制是基于颈部压痛和活动受限所致的颈椎本体觉改变。颈部疼痛引起的颈本体感觉传入的改变 ( 无论对称或不对称) ,导致前庭和颈感觉传入的不匹配,进而引起眩晕、不稳或视觉障碍。

研究表明,颈部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颈痛患者引起上述各种症状维持、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诊断标准

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

  • 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 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 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

  • 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椎体不稳、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 多有颈部外伤史;

  • 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悸等;

  • 排除其他原因,如眼源性、耳源性、心血管性、脑血管性及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或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因病变刺激引起的神经血管水肿和充血反应,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

常用的方法很多,如超声疗法、短波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薰蒸溻渍等均有较好的疗效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牵引疗法

牵引重量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牵引时间、牵引方式等有关,牵引力为体质量的15%~20%左右为佳。10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在缓解眩晕症状上有明显的疗效,以中医传统颈椎“凤凰点头”法,点按颈椎。“凤凰点头”方法:患者端坐,身心放松。术者立于患者身后。

先双手轻揉颈椎左右两侧筋腱,力量从表入里,在其筋腱松懈后,可沿颈及肩左右两侧,适当捏提双肩部肌肉。然后一手托患者下颌,一手扶后枕部,以向上向前提拉颈枕部,可达到舒畅气机,养心明目作用,对头晕目眩患者大多有立效之功。

艾灸治疗眩晕在我国传统治疗中有广泛的基础,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也有独到之处,它可解决中医推拿中部分不能端坐的患者,在大椎,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施灸,在得气后患者可有头晕缓解而“快然”现象。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针剌治疗在目前针灸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主穴以风池,上星为主。相对各证型的辨证。肝肾阴虚加太冲,肾俞,三阴交。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膈俞。痰湿中阻加丰隆,中脘。气滞血瘀加血海。

封闭治疗 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在椎动脉周围,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产生痉挛,使椎基底动脉缺血而产生眩晕。因此给受刺激部位的椎动脉进行利多卡因封闭治疗可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不能确定椎动脉受压或刺激的部位,在星状神经节进行封闭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对引起症状的颈神经的出口神经根进行封闭,效果更好。

枕头:枕头过高或过低对颈椎都可产生不利影响。枕头的合适高度为患者拳头的1.5 倍高(约12cm)。患者需长期使用。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当患者的颈性眩晕诊断明确,眩晕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证时就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要充分发挥各种手术的特点,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

康复训练(Mc Kenzie 疗法)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症状严重者可先卧位开始再过渡到站立位或坐位。

基本的动作为:

  • 颈回缩,头于中立位,双眼平视前方,使头部水平向后移,尽量达到活动范围的极限,停顿 1 s 后放松回到中立位;。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 颈回缩及后伸,在颈回缩到极限后继续作颈后伸动作,在颈后伸的极限停顿 1 s 后颈前屈回到后缩的位置,最后再放松回到中立位,如情况允许可在颈后伸到极限处作2 ~ 3 次颈的左右小幅度的晃动,然后再回到中立位;。

  • 颈回缩及侧屈( 旋转) ,在颈回缩到极限后作颈的侧屈( 旋转) 动作,也是在关节活动的末端停顿1 s后回到中立位。以上运动在疼痛缓解不明显时患者可自行用手在关节活动的末端缓慢施加压力,往往能缓解疼痛。每天除睡眠时间外,每个小时做1次,每次10 遍,症状缓解或治愈后仍坚持每2小时做1次。

参考文献:

李永超,彭宝淦,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年2月第23卷,第3期p250—251

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郭亮,何长江,钱文忠,杨昆鹏,彭文忠,王健,谢辉, 颈性眩晕中医诊疗康复一体化方案临床治疗评估*,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3月第24卷第3期,p402

张善东, 邓叶清, 梁建新, 赵尔弘, 上颈部推拿结合 Mckenzie 康复训练治疗青年人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中医药信息, 2016年11月第33卷第6期,p90

张治方, 杨锐鹏, 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性眩晕60例,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11月第40卷第11期下半月,p1160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武文韬,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正骨。2016 年10月第28 卷第10期

本文是“康复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