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臭、口甜、口咸,老中医有办法

文 / 悦读中医
2021-03-19 19:03
推送最新鲜的

口中有异味,或臭或甜或苦,总是觉得不舒服,尤其是口臭,不敢张口说话,害怕影响别人。口中气味异常,可责之于多个脏腑,如胃热可导致口臭、脾虚可引起口甜等。今天为大家带来这方面的3个医案,让我们看看周安方教授是如何治疗的吧。

好消息!以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作为主要组成之一的“悦读中医知识服务平台入围“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网络投票正在进行中!我们需要每一位读者的支持!

口 臭

方某,男,41岁。2014年7月9日初诊。

主诉:口臭1年余。

患者于2013年上半年开始发生口气热臭,并因口臭严重而不敢正面与人谈话,害怕别人反感自己口中有臭气,口腔科检查未见口腔疾患。刻下患者口中发出恶臭之气,与患者对面交谈时明显感到患者口中呼出的臭气难闻,伴有口燥唇干、口渴易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实。

中医诊断:口臭。

辨证胃热炽盛。

治法:清泄胃热。

方剂:清胃散、泻黄散等方加减。

处方:黄连10g,炒栀子10g,石膏30g(先煎),大黄6g,生地黄20g,牡丹皮20g,升麻10g,藿香15g,防风10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4年7月16日)患者诉其服上方4剂,口臭、口燥唇干、口渴易饥等症显著减轻,大便通畅。继服上方3剂,诸症消失。复查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略数。药用黄连10g,炒栀子10g,石膏30g(先煎),生地黄20g,牡丹皮20g,升麻10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以资巩固。

【按】脾开窍于口,与胃相表里。患者胃热炽盛,腐败胃中食物,产生臭气,上泛口中,故见口臭难闻;胃热炽盛,火热伤耗津液,故见口燥、唇干、口渴;胃热炽盛,热则消谷,故见易饥;阳明胃热,下趋阳明大肠,伤耗大肠津液,故见大便秘结。本例患者证属胃热炽盛,治拟清泄胃热,药用清胃散、泻黄散等方加减。方中黄连、炒栀子、石膏、升麻、甘草等清泄胃热;大黄泄热通便;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滋阴;“火郁发之”,故用防风发散郁火;藿香芳香醒脾,以振复脾胃之气机。诸药合用,共奏清泄胃热、滋阴通便之功。二诊时大便已通,故去泄热通便之大黄。

口 甜

颜某,女,43岁。2016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口甜半年余。

患者于2012年开始发生口甜,自觉口中常有甜味,并且口中甜味逐渐加重,前医以为苦能制甜,投以苦寒泻火之剂罔效,外院空腹血糖检测值正常。刻下患者自觉口中常有甜味,即使是吃咸味、苦味的食物亦觉口甜,伴有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象缓。

中医诊断:口甜。

西医诊断:味觉异常症。

辨证:脾气亏虚,湿浊内停。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5g,炒扁豆15g,炒薏米15g,山药15g,莲米15g,茯苓15g,桔梗10g,砂仁10g(后下),佩兰10g,炙甘草10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3年3月25日):患者诉其服上方5剂,口甜显著减轻;继服上方5剂,口甜消失,口味正常,大便成形。复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和缓。药用党参10g,炒白术15g,炒扁豆15g,炒薏米15g,山药15g,莲米15g,茯苓15g,桔梗10g,砂仁10g(后下),佩兰10g,炙甘草6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以资巩固。

【按】患者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停聚于中焦,上泛于口中,故觉口中有甜味;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湿浊中生,停聚胃脘则纳呆,下趋大肠则便溏。本例患者证属脾气亏虚、湿浊内停,治拟益气健脾、芳香化湿,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擅补脾胃之气,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其中参、术相合,益气补脾之功更著;苓、术为伍,除湿运脾之效更彰;参、术、苓三药合用,脾气充则自有化湿之力,湿浊去则自有健脾之功,共同发挥益气健脾渗湿作用。山药益气补脾,莲米健脾开胃,炒扁豆健脾化湿,炒薏米健脾利湿,砂仁化湿醒脾;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佩兰气味芳香,擅化湿浊,正合《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之意;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芳香化湿之功。

口 咸

曹某,女,48岁。2017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口咸半年余。

患者于2016年底开始自觉口中常有咸味,并且口中咸味逐渐加重,曾在当地服用中药治疗未效。刻下患者自觉口中常有咸味,即使是吃无味、甜味的食物亦觉口咸,伴有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身体乍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中医诊断:口咸。

西医诊断:味觉异常症。

辨证:肾阴不足,肾液上泛。

治法:滋补肾阴,清降虚火。

方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0g,牡丹皮2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龟甲15g(先煎),黄柏10g,知母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7年6月23日):患者诉其服上方7剂,口咸有所减轻;继服上方7剂,口味基本正常,口干咽燥消失,睡眠质量改善,身体偶有乍热。复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略数。药用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0g,牡丹皮20g,枸杞子20g,五味子10g,龟甲15g(先煎),黄柏10g,知母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以资巩固。

【按】口咸,为肾液上泛所致,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口病》说:“肾热则口咸。”盖咸为肾之味,肾水上泛则口咸。患者肾阴亏损,阴虚而生内热,虚热蒸腾逼迫肾液上泛于口,故觉口中咸味;肾阴亏虚,不能上濡口咽,故见口干咽燥;阴虚而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见身体乍热;虚热内扰,心神不宁,故见失眠多梦。本例患者证属肾阴不足、肾液上泛,治拟滋补肾阴、清降虚火,药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加减。方中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等滋阴降火;龟甲滋阴潜阳;黄柏、知母、牡丹皮等清热泻火。方中配伍黄柏、知母等苦寒之品,意在培本清源,标本兼顾,但本方仍以滋阴培本为主。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肾阴、清降虚火之功。



名医医案专书

在医案中推循名医的辨治轨迹,感受方药的医道韵味。

《周安方医案选粹》

周安方先生从医50余年,积累医案数万例,今择其形制完整,诊疗要素齐全、突出者集成一册,点按中侧重病因病机分析、临证思辨方法、遣方用药特点、误诊误治教训,究原委,穷医理,以期辨正求真,启迪后学,展现中医学的临床内涵,为中医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书适合有一定临床基础的中医临床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及其他临床人员研读使用。

好文,必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