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不可怕,就问你变痴呆你怕不怕?!

文 / 丁香医生
2019-04-21 06:14

大家好,我是大白牙君何剑亮,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还是挺常见的「牙龈出血」的那些事情。

牙龈出血估计很多人都有遇到过,比如:

咬一口苹果,除了牙齿印之外……居然还有两道红印子?!

Kiss的时候,用力一吸……怎么还有咸咸的味道?!

更恐怖的事,刷牙的时候,吐出来的泡泡里面居然也有血!

……

虽然身为牙医,大白牙君自己也遇到过,但大多数时候似乎也不会很担心,牙龈出血只是牙龈的局部炎症,正确刷牙(兼顾牙齿和牙龈)、使用牙线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前段时间,大白看到了微博上热传的一条讯息: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其中有一条就是: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细思极恐!

要知道,牙龈出血可是牙周疾病的典型表现。现在的发现是「牙周疾病的致病菌」(牙龈卟啉单 胞菌)会导致小鼠的神经元炎症与退化,又非常接近于人类「阿兹海默氏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

尽管牙周疾病和人类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证据还没有那么确定,不过也足够给我们很多启示——牙周病和越来越多的全身疾病可能有着联系,除了老年痴呆,还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牙龈为啥会出血?

牙龈原本是什么样的?这是健康的牙龈: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健康的牙龈颜色启示是粉红色的,仔细看其实是非常坚韧的。如果把水吹干,有时候还能看到牙龈上有一些颗粒状的凸起,仿佛是一件保护牙齿的铠甲。

但是,牙龈如果发炎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会发现牙龈不再是「粉红」、「坚韧」的感觉,不仅仅颜色出现鲜红或暗红,形态上则更加肿胀,像吹胀的气球,感觉扎一下就会出血的感觉——事实上却是如此,拿一个小探针轻轻一碰很可能就出血了,这样的病人往往会困扰于文章一开头所说的情形。

可是这血说出就出是什么原因呢?

➊ 牙结石长期驻留牙缝、牙龈之间,慢性炎症导致牙龈出血;

➋ 不良修复体,比如年久失修的烤瓷牙、活动假牙压迫牙龈可能会导致出血;

➌ 刷牙的方式方法过于暴力、牙龈外伤导致出血。

➍ 全身疾病,尤其是白血病、肝炎等。

……

所以,当你发现牙龈出血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在提醒大家赶紧去找牙医检查了。

同时,牙医还会检查病人的全身情况,验个血其实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果发现白血病,那么赶紧转去血液科看病哦!

洗牙、牙周刮治

真的能治牙龈出血!

牙医推荐,一年保持一次洗牙非常重要,既是清理了牙结石,恢复牙龈健康状态,还是一次对口腔的全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牙病,或评估先前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想要知道洗牙是怎么一回事吗?

我在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看我们把牙齿拔下来洗牙?!)中给大演示过一个因为牙结石太多导致松动的牙齿,在拔下来之后被「洗牙」的经过,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去围观一下!

大多数情况下,牙龈出血并不是什么「绝症」、「不治之症」,只要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尤其是对于牙结石堆积导致的牙龈出血,每半年到一年洗一个牙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洗牙也不是万能的,洗牙其实只能去除位于牙龈覆盖面以上的牙结石,对于那些被牙龈盖着的「深层」牙结石却无能为力。这时候,就需要采取龈下刮治的方法来清理了。

刷牙、牙线、漱口水必不可少

洗了牙,也做了刮治,时不时还会出血,这又该怎么办呢?

往往这时候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让牙龈炎症没有完全消除。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刷牙,尤其应该刷到牙龈。

除了刷牙,使用牙线或者冲牙器来清洁牙缝中的菌斑,同样是牙龈炎控制的好方法。

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牙龈炎或牙周炎,还可以配合使用漱口水。不过,药物型的漱口水不建议长期使用哦!

变聪明的方法很多

比如拒绝变傻

要变聪明可能很难,但是作为一个懒人,不变笨就很好了不是么!

大白先和大家讲讲两种不是很聪明的做法(或态度):

➊ 牙龈出血怕什么,听说某某牙膏不错,用来刷个牙真的就不出血了呢!还有,配合使用软毛牙刷!

➋ 听说牙龈出血就是白血病,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是不是要吃什么药了呀!

大家想要「聪明」点儿,就请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出血」,可以看到我给大家提供的对于牙龈出血的两条小建议,和大白牙君一起保护牙齿和牙龈,今天的你一定会更博学一点!

— 参考文献 —

孟焕新. 牙周病学(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胡德渝. 口腔预防医学(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Dominy S S, Lynch C, Ermini F, et al.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s: Evidence for disease caus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J]. Science advances, 2019, 5(1): eaau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