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颜值!说话晚!原因竟是牙齿没长好?现在纠正还来得及!
“人家孩子8个月就长了4颗牙,而且已经开始说话了!”
“孩子不长牙肯定是缺钙”
“给孩子一根黄瓜,啃着啃着牙就长出来了”
“我家孩子都7个月了,还一颗牙都没长呢!”
作为一个家长,小编对家长的这种焦虑表示深深地理解。尤其是小区里总有那么三四五六七个家长,特别爱炫耀自家孩子的“成长进程”,就好像我们家孩子出牙晚了,就是智商低一样!
我们家孩子出牙晚怎么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进程”,说白了,我家孩子可能长第一颗牙的时间比你家孩子晚,但没准儿我家孩子比你家孩子更早独坐和站立呢!这都是说不好的。
所以,家长没必要为了孩子的“成长进程”一较高低争来比去。不过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性的看待一下出牙和说话的问题。
01
—
乳牙萌出
相信很多母乳妈妈一定遇到过,在孩子吃奶的过程中,突然就被咬了一口!那说不出酸爽!想发脾气吧,但看着孩子滴溜溜的大眼睛,又不忍心,真是哭笑不得。
我才知道这个时候孩子咬人,不是因为他淘气,他只是牙龈不舒服!他需要借助咬东西来缓解他牙龈的不舒服。作为一个与他日夜相处的妈妈,我仔细想了想,他牙龈不舒服的时候,好像除了我以外,真的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让他咬了!
所以,崔大夫建议我们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啃咬指导。在引导的时候,注意两个因素:
1 是适当的硬度,啃咬完之后,牙龈会感觉舒服;
2 是适当的凉度,冰冰凉凉会有镇痛的作用。
对于磨牙神器,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硬!很多妈妈会选择把一些蒸熟了的黄瓜条胡萝卜条给孩子咬着玩,其实它的作用真的不大,因为它的硬度不够,而且孩子咬下来的部分还容易出现噎呛住或误吸等危险。
相比较之下,磨牙棒就比较有优势了。首先磨牙棒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它很坚硬不容易咬断,需要孩子慢慢磨,万一咬下一点儿也会迅速被唾液融化,不会发生噎呛和误吸。
不过,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买添加了太多食物成分的磨牙棒,因为牛奶鸡蛋等成分会造成一些孩子过敏。
02
—
口腔卫生
后台经常有家长问,每天早晚都给孩子刷牙,为什么还是出现了龋齿呢?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达97%的成年人正在遭受口腔问题的困扰。此外,5岁儿童患龋率高达66%。
早晚刷牙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并不代表卫生习惯会阻止龋齿的发生,它只是保持口腔清洁,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那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龋齿呢?看看崔大夫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A小朋友每天吃1颗糖,B小朋友则每周有固定时间可以一下吃掉7颗糖。
请问,这两种小朋友哪个更容易患龋齿呢?
从口腔科医生的角度来看,是A小朋友!每天都有机会接触糖,如果刷不干净的话,特别容易让糖残留在孩子的口腔当中,腐蚀牙齿出现龋齿;相对的,如果B小朋友接触糖的机会要少很多,在吃完这一次之后,认认真真刷一次牙,对牙齿的伤害会更小很多。
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频繁吃糖可能对牙齿造成的伤害。站在儿科医生的角度还是不建议一下给孩子吃这么多糖的!
对于刷牙,我们敲黑板,划重点啦!
挑选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牙刷,刷头要小而柔软;手柄要粗细得宜、简单易握;可选用有安全护盾(防止孩子将刷头捅得太深)的幼儿牙刷。
刷牙时间宜保持在3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易彻底清洁。
刷牙时,应轻柔地在咀嚼面上前后移动刷头,或按圆圈刷牙;牙齿两侧和外侧应按圆圈刷牙;牙齿内侧面应前后移动刷头。
对于牙膏,优先选购可吞咽且含氟的牙膏产品。
03
—
牙齿与语言
小编在妈妈群里互动时发现,很多妈妈在育儿方面特别紧张,以至于忽略了每件事情背后的关联。
就拿长牙和说话这件事说吧,很多家长都会觉得长牙是长牙,说话是说话,互相没有关系。其实不是!牙长的不顺畅,话说的也就不利索。
另外呢,啃咬和磨牙这些动作都是对孩子的面部肌肉有一定的帮助。有一些家长总是抱怨说孩子说话晚、口齿不清,其实也跟这群面部肌肉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关。
每一个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顺利长大,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爱炫耀”的家长,他们可能没有恶意,只是为自己家孩子感到骄傲。
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沉下气来告诉自己“养娃不是一场比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按部就班地给孩子当下他最需要的帮助,会比“攀比后的责备”来的更好。当然了,孩子成长的路上也离不开家长细心的关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