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脏病还能参加体育锻炼吗?医生教您科学健身!值得收藏

文 / 不得不说的健康秘密
2020-11-29 10:37

很多心脏病患者都有这样一个疑问:运动或是静养,究竟哪种方式对心脏病康复更有益?

几天前,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1个月回来找我复查:

“恢复的怎么样啊?不错吧?”我问道;“挺好的,现在也不疼了。”患者说;可是老伴儿在一旁插了句嘴,“张医生,我家这位倒是不难受了,可是现在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他出去溜达溜达,他说怕活动多了,再犯了心脏病!你说,这心脏病人是不是得活动活动才好啊?”

心脏病人,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合并心衰的的患者,过去长期被认为是运动康复的禁忌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有医学证据证明了运动康复可降低这类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住院支出。

可以见得,心脏病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是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适合,而且运动锻炼也要“分时段、分强度”,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心脏病患者究竟该如何进行运动锻炼:

如何进行运动,我们要结合心脏的恢复情况决定。一般心脏康复分为三期:

  • I期康复:住院期间的康复阶段,主要是指发病后4-7天。此时以生命安全和恢复正常生活为目标;
  • II期康复:出院后3-6个月的运动康复阶段,以恢复日常工作、回归社会生活为目的。
  • III期康复:从发病后6个月开始持续终生,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进行健康管理。

由此可见,运动康复贯穿心脏病住院和出院整个过程。但细心的患者会发现,最早的康复运动是从发病第4天开始,那前3天呢?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三天需要绝对卧床,因为此时心肌十分脆弱,需要充分休息来减少心脏负荷,以降低心脏破裂的风险,而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心脏病要静养”的主要原因。

  • 1.适宜人群

符合心功能分级I~III级心功能稳定的患者才可以进行运动康复。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出现心衰症状,或是出现心衰但并且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开展运动康复。

  • 2.禁忌人群

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早期(2-3天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速室颤;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严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内发现血栓的患者;仰卧位时静息心率≥100次/分;存在合并症而限制运动的患者等等。

运动锻炼主要分为耐力锻炼和阻力锻炼两种。耐力运动主要包括各种有氧运动。即大量肌肉群交替收缩和舒张,比如:步行、跑步、游泳、登车和爬楼梯、太极拳等。慢性心衰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

由于很多阻力锻炼,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由于强度较大并不适合心脏病患者。但是像哑铃、握力器等低强度运动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进行。

通常采用AT值(60%的峰值耗氧量)确定运动强度,但该项指标过于专业,我们可以采用目标心率法确定运动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一静息时心率)×60%+静息时心率。

  • 2.运动时间

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真正锻炼的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达到15分钟(但是要求运动强度达到目标心率)。

  • 3.运动频率

每周3~5次最为适宜。

五、6分钟步行试验

专业医院是如何评估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呢?

医生通常以心肺运动试验为参考标准,但是过去很多心肺运动试验技术人员和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方法复杂,难以广泛开展,而6分钟步行试验(6mWT)作为一种次极量试验,可以用来指导冠心病患者康复活动的强度,甚至可以成为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该试验要求患者在舒适、自主决定速度的情况下,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分为4级。

1级:距离<300米;2级:300~375米:3级:375~450米;4:距离>450米。不同等级代表不同心脏功能,级别越高提示预后预后越好。

心脏康复是一项专业而系统的工程,不是间断的一句“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就能决定的。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心脏康复科”,可以很好的帮助心脏病患者进行康复运动。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