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致命心脏病,竟然是因为生活中这些小事

文 / 大河健康报社
2020-01-03 16:44

冠心病发作时非常凶险,严重时要住进重症监护室。但这么严重的病,它的源头,还要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

“最近测血压、血糖了吗?家里没有血压计、血糖仪,量一次不方便。身体挺好的,有空再量吧!医生给你开的降压、降脂药是不是快吃完了?这个月出去旅游,忘带药了就没吃。我上个月测量的血压很正常,复查如果高了再吃吧!”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家人或朋友这样说?最近一段时间,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连续转入几位患者,年龄均在30岁至40岁。询问病史时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在问到用药情况时,几位患者或其家属竟都作上述回答。究其原因,他们似乎都觉得高血压、糖尿病跟心脏病扯不上关系,还有人认为现在“三高”太普遍了,天天吃药麻烦,少吃几天也不算什么。然而,这些患者眼里的小事,都是医生眼里的大事。

心脏病是日积月累导致的

心脏每天都在努力跳动着给全身各处输送血液,可它毕竟不是钢铁做的,它能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充足的血液和能量供应。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供应血液的血管。本来冠状动脉是有弹性的,大家可以将它想象成一根通水的橡胶管,它的管壁本是光滑、平整、有弹性的,血液如“过客”,匆匆流过,不留痕迹。但在某些情况下,这根橡胶管堵了甚至失去弹性变得又硬又脆,那么,运送血液就会出现问题,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坏因素”长期存在,不吃药控制就给了它们可乘之机,悄无声息中损伤血管。所以,戒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是预防与治疗冠心病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事再三提醒要注意

药别乱停不少患者觉得最近的血压、血糖、血脂正常了,或者不再胸闷、胸痛,就擅自停药,甚至有些人是看心情吃药,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这都是不对的。冠心病是慢性疾病,不同于感冒发烧,病好了就不用再服药。患者需要长期根据医生的指导,口服药物维持治疗,不可擅自停药。药别乱吃张三患了冠心病,李四也患了冠心病,病虽一样,可并不意味着俩人能共享用药、用量。通常,冠心病患者都会有其他系统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等。因此,医生开药需要根据个人基础情况,选择合适、副作用小的药物。小心“障眼法”冠心病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稳定的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发生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但要小心冠心病的这些“障眼法”。有的患者冠心病发作时,可能表现为虚脱、昏厥、乏力甚至牙痛等不太明确的症状。减肥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有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可都是“助纣为虐”、促进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放下手中的炸鸡、烤鸭和奶茶,吃点清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