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应该知道的健康心血管“十大准则”

文 / 中华中医网
2019-08-27 17:40

1、尝试“地中海式”饮食

地中海沿岸国家(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心脏病发病率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研究发现,这与地中海式饮食结构有关。当地人经常食用西红柿、洋葱、青椒等大量蔬菜,喜欢吃鱼,很少吃猪肉等红肉,烹调也几乎全部使用橄榄油,并且喜欢喝少量红酒,这种饮食结构对心脏大有好处。除此以外,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可以多吃一些燕麦、木耳、西芹、玉米、小米、薯类、山楂等活血降脂食品。

2、限制盐的摄入

每吃1克盐,可以吸收200毫升~300毫升水分,吃盐越多,体内潴留的水分也就越多,血管的阻力就越大,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限制盐的摄入还要少吃酱油、榨菜、咸菜等,做菜时可利用蔬菜本身的味道来调味,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调方法,如清蒸、清炖、凉拌等,吃出食物的真味。

3、油水过多有害心脏

健康人每日食用油量不超过30克,对于高脂血症、肥胖患者应控制在20克以下。国际营养学会建议多种植物油交替使用,这样可以避免长期单一食用某种油脂带来的营养失衡。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严格控制动物油、油炸食品以及富含胆固醇的动物内脏、肥肉、猪脑、蟹黄、鱼子、墨斗鱼等。

4、饮水能够畅通血脉

经常饮水,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脉瘀阻。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毫升左右,对于心脏不好的病人,每次饮水不宜超过300毫升,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要养成每天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温白开水的习惯,不但可以稀释血液,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可使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迅速排出体外。

5、午睡有益心脏

人体进入睡眠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并且平稳,心脏也会得到很好的休息。适当睡眠有利于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率,但这不代表睡觉时间越长越好。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睡多睡少都会伤“心”。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8小时的成年人,发生多种心脏病的危险几率更大。另外,中午一定要小睡一会儿,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对2.4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

6、走出运动误区

适量运动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要坚持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40分钟~50分钟,运动的原则是运动后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运动最佳时间不是在清晨,而是在晚上或上午9:00以后。研究表明,上午6:00~9:00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最危险时刻,此时段的心脏病的发病率比其他时间高3倍。另外饱餐后也不能立即运动,运动后也不能立刻进食。

7、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寒冷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对于心脏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对于那些平时怕冷、手脚发凉的寒性体质病人更要格外注意,平时可择多吃一些生姜、羊肉、韭菜、辣椒、大葱等温性食品。另外还可以用热水泡脚,加一些丁香、肉桂、干姜等中药,起到温经活血的作用。

8、调摄好的情志

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有些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梗病人,很多是在受到过度的情志刺激后发病的。因此,心血管病人一定要保持平衡心态,切忌情绪波动。

9、下定决心戒烟

烟草中的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可损害心肌和血管壁,引起胆固醇代谢紊乱,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冠性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疾患。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吸烟可使患冠心病的患病时间提前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还会使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死亡的风险平均增加76%。因此,防治心脏病,一定要把烟戒掉。

10、控制好体重

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流速降低,血管管腔变窄,引发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控制体重的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多吃一些低热量食品,每餐控制七分饱左右,心脏病患者切忌暴饮暴食,这会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二是通过运动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但不要做剧烈运动,以防发生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