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栓,是选择阿司匹林,还是华法林,先看看这个
说起血栓,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由于血栓造成的疾病有脑梗、冠心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不少的中老年人为了预防血栓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也有一部分房颤患者为了预防血栓导致的并发症而服用华法林。同样是为了预防血栓,两种药能代替使用吗?应该如何选择对症的药物呢?
想要了解这两种预防血栓的药品,首先来了解一下人体凝血,严格地讲,人体的凝血涉及到身体很多的机制,但是主要是两大系统。
一大系统存在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十多种。当源头的某一个凝血因子被启动后,就会连着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凝血瀑布”。其结果使得血液中处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凝血块就这样产生了。
另一大系统与人体的血小板有关。正常状态下,血小板一直在血液中循环,不会聚集。但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了血管损伤,使得人体组织被暴露在血液中,血小板就会被活化,于是血小板开始聚集,再加上红细胞等其他因素的参与,血栓就形成了。
从血栓导致的疾病来看,第一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发生在静脉系统和心脏心房,作用于此类疾病的药物叫做“抗凝药”;血小板聚集造成的血栓,多发生于动脉系统,作用于这个系统的药物叫做“抗血小板药”。
两种药物对应不同的药物预防血栓药物中,阿司匹林是最常使用的,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作用,属于抗血小板药物。除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还有很多种,比如氯吡格雷。
临床上,有不少疾病是由于血小板聚集造成的,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里有粥样斑块,很容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接受到人体组织的刺激,误以为血管“破裂了”,就开始聚集形成血块,最终可能把血管堵塞。这就是某些急性心肌梗死的原理。这时候需要使用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甚至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一起使用,来对抗血小板的聚集。
华法林是作用在凝血因子所参与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对抗血液的凝固,属于“抗凝药物”。除了华法林,还有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临床上,也有一些疾病的血栓是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的,最典型的就是房颤和静脉血栓。这时候需要使用的药物就是华法林,来对抗血液的凝固。
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华法林,预防血栓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