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肝病那些事儿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型五种肝炎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而引起的肝脏炎症,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常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易自愈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和其他体液传播,感染后易慢性化,导致严重肝脏疾患,危害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与乙肝病毒感染年龄成负相关。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90%发生慢性化,1-4岁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30%-50%发展为慢性,成人期感染后约5%发生慢性化。丙肝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但慢性化程度很高,可达75%-80%,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20%-30%慢性丙肝患者于感染后20-3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由于丙肝的隐匿性特征,丙肝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全球现有2.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1/3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全球丙肝感染率约为3%,约有1.5亿人为慢性丙肝感染者,每年新发丙肝病例300万~400万。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乙肝患者;还有至少76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有456万慢性丙肝患者。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近年来,乙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一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乙肝患者百万人左右。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原本隐匿存在的丙肝患者被陆续检测发现出来,近年报告的丙肝病例数量不算攀升,由2004年的不足4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20余万例。
肝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数倍
目前我国35-54岁人群中,肝癌是的第二大死因。2012年全球癌症报告发布: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27/10万和21.41/10万,分别为美国的3.6倍和4.7倍,日本的2.4倍和2.8倍。在全球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20个国家内,我国排在首位。我国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20%,但肝癌发生及死亡人数占全球50%以上。
肝硬化和肝癌高发趋势明显
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接近80万,其中85%的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10%合并丙肝病毒感染。乙肝疫苗应用前,我国10%的人群携带乙肝病毒。根据疾病的自然转归进程,这部分感染人群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来源。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计20年内将有800万-1000万人因罹患肝癌而死亡,我国将面临着长期、持续的由于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并将为此承受巨大的疾病负担。
乙肝终生治疗费用持续存在
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虽可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延缓严重疾病进程,但很多人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患者经济负担严重。有调查数据显示,慢性肝炎患者的年平均诊疗费用占家庭年均总收入的56.24%,代偿性肝硬化占81.53%,失代偿性肝硬化占157.21%,肝癌占96.76%。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很多患者或者放弃治疗或者导致家庭因病返贫。此外,从近十余年肝病的诊疗费用演变过程看,肝病的诊疗费用呈现逐年递增势态,每年增幅10%~20%左右,个人承担部分也随之增加。
乙肝导致家庭贫困
我国现患的乙肝患者多数为低收入人群。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中有70%以上的人年均收入<1万元,约有24.7%的依靠借钱看病,约有45%的人因经费不足而无法进行正规的治疗,约有89%的人认为乙肝的诊疗费用过高。因此,沉重的医疗费用使许多乙肝患者不堪重负,是导致很多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每年乙肝相关治疗费用高达千亿元
据测算,我国有2800万慢性乙肝患者,每年新增近百万肝硬化病人和约30万肝癌病人。按照慢性肝炎患者年5%的就诊率和肝硬化、肝癌患者95%的就诊率推算,我国每年用于治疗乙肝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直接医疗费用(含诊疗费用、住院费用、药费等)将达到800亿元~1200亿元。
未来由肝炎导致的肝癌费用高达百亿
上世纪90年代乙肝疫苗应用前,我国1/10的人口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90年代中后期,因采供血途径我国丙肝病毒感染处于爆发性增长期。随着疾病进程发展,这部分慢性感染人群未来10~20年将逐渐发生肝硬化和肝癌,据推算我国每年因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引起肝癌病人约30万,按每例治疗费用约为8万元/年计算,则年治疗总费用约为240亿元。
肝炎给国家劳动力造成巨大损失
肝炎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其中30~50岁是高发的年龄阶段,他们正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则无法终止或延缓病情进展,将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由此造成巨大的劳动力损失。
遭受歧视
要治疗的不只是疾病
由于公众对乙、丙肝的防治知识缺乏,加上社会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或其子女遭受歧视,出现入学难、就业难、婚恋难,也易出现心理障碍,造成更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引发社会公平性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2009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感染乙肝病毒后,近30%的人入学受到影响;24%的人会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减少接触;24%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乙肝失去工作机会;24%的人选择与感染乙肝病毒的恋人分手;21%的人会因为对方患了乙肝而离婚。社会歧视造成了乙肝病毒对他们的双重伤害。
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取消入学和就业体检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维护乙肝病毒感染者公平的入学、就业权利。同时根据专家建议,也应鼓励在个人健康体检中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鼓励个人正确认识自身健康状态,但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能因检测结果影响个人入学和就业。
治疗现状堪忧
病人参与率低,依从性差
我国尚未建立肝炎患者筛查、治疗的管理机制,患者的定期体检和治疗等均处于自发状态。据调查,近半数慢性乙肝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不清,其中27%的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毒复制情况,近23%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毒DNA指标情况。慢性乙肝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仍然缺乏准确认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只有19%的患者可以坚持3年以上抗病毒治疗。
基层医务人员能力不足
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后病程较为复杂,病毒携带者或活动性肝炎病人在治疗方案上截然不同,因此能够准确诊断病人病情是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从监测数据分析中明显可见,部分基层医务人员不清楚急性、慢性、未分类的乙肝病例诊断标准,仅63.85%报告的病例分类诊断能与国家复核诊断一致。对部分省级二级医院临床医生调查显示,仅6.84%(5人)的医生对于乙肝病例的急、慢性诊断标准理解较为准确。
肝炎乱治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肝炎仍存在着大量的治疗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医疗机构打着“权威肝病专科医院”的旗号和“彻底阴转治愈”的招牌,在利益驱使下利用电视广告、互联网、小报刊、小广告等进行虚假宣传,过度夸大药物的治疗效果,欺骗众多的乙肝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轻信虚假广告及宣传,四处求医问药,接受一些说不清的治疗手段,损财误病。有调查显示,约24%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过非传染病专科医生的治疗;约43%的患者接受过诊所的不正规治疗;11%的患者有过自行治疗的历史;68%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尝试过各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