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为啥胆囊总有毛病?
我们常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容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也常把肝与胆形象的称之为夫妻关系,在中医药学称之为表里关系。
如果说在健康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到了疾病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肝病患者胆囊总会出毛病,而胆囊有问题也会影响肝脏功能。研究发现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成正比。
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和肝脏紧密相依,多数人都知道胆囊炎、胆结石,但一说胆囊和肝脏有关系往往表示不解,它俩到底有啥关系呢?
如上图绿色部分显示:胆道系统由胆囊和胆管两部分组成。胆管是连接肝脏、胆囊、肠道(十二指肠)的重要通道,部分胆管“长在”肝脏里,称之为“肝内胆管”;大部分胆管在肝脏外,连接胆囊和肠道,称之为“肝外胆管”。肝脏就像人体一个大的化工厂,它负责生产胆汁(而不是胆囊生产胆汁),肝脏里密布着运输管道,除了血管就是胆管,它们共同将胆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胆囊里贮存。人体进食时受神经刺激、肠道蠕动都会给胆囊发送信号,胆囊会立即将胆汁推送进肠道,消化吃进去的食物。
如果说肝脏是这个运输通道的起点,肠道是终点的话,那么,胆囊就是这个运输通道上的“服务区”,胆汁可以在里暂时停留、休息,一旦需要(进食时)立即出发到达终点。
肝病患者多伴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是: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胆汁成分也随之发生改变。胆汁变粘稠,胆盐浓度增加,胆汁排泄速度减慢,在胆道存留时间延长,对肠道细菌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菌容易逆行进入胆道引起感染。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时胆囊壁欠光滑、模糊、胆囊水肿等改变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急性肝炎的胆囊变化,是由于肝内胆管壁受损,使肝细胞形成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胆管,加之胆管壁的损害,使胆汁中的水分均渗出胆管外,造成胆汁浓缩、粘稠,胆汁流动较差,刺激囊壁改变。
2、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抗体在激活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同时胆系粘膜上皮也受到破坏,使胆囊和胆管的成石环境生成;同时,慢性乙肝患者胆管上皮排泌粘液糖蛋白的量也明显多于非乙肝患者,为结石的成石核心提供了蛋白框架。近来也有报道证实,慢性肝病使雌激素孕激素的灭活率减低,可引起胆汁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致石危险增大。
3、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和胆石症患者都是代谢综合征累积影响肝胆系统的临床表现,二者通常合并存在。均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4、非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胆结石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比无肝硬化者具有更高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肝功能受到损伤的程度越高 ,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越高。
肝病患者早治胆病
肝脏与胆囊“水乳交融”肝病患者同时发现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时,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在胆囊尚存功能,症状还不明显的情况下,微创保胆手术是一种最优的治疗方案。
重视胆囊的功能
发挥胆囊的作用
保护胆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