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脂肪肝、肝病秘方

文 / 红网健康医声
2021-04-19 09:29

脂肪肝——化脂腹肝汤(张瑞霞方)

【组成】丹参15g,茵陈20g,泽泻20g,黄芩12g,山楂12g。

【用法】每日1剂,早、晚饭前温服。

【功效主治】疏肝、消瘀、祛湿、化积。用于脂肪肝。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全方疏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g,郁金12g;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g,生山楂15g,鸡内金12g;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g;恶心欲呕加清半夏30g,干姜10g;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g,生山楂15g;大便稀溏加泽泻15g,白扁豆30g;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g;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g,三七粉(冲服)3g。

【体会】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采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方源】《名医名方录》

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

【组成】生蒲黄(包煎)10g,泽泻20g,生山楂20g,干荷叶15g,猪苓、茯苓各30g,决明子(炒打碎)20g,法半夏10g,陈皮10g,丹参10g,炒白术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饭前分服。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降脂减肥。主治体肥痰湿内蕴,高血脂,脂肪肝患者,单纯性肥胖病。体肥多脂,胸闷,眩晕痰多,舌苔厚黄腻,脉濡为辨证要点。化验检查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结果高者,或肝脏光点致密,有脂肪肝象征者,均可应用。

【方解】脾运失健,饮食精微不能很好生化利用,积聚转化而为痰湿浊邪,蕴于肝区或脉道,成为致病之因,故其治当健脾以助运,化湿而泄浊。方中以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猪苓健脾运而化痰湿;蒲黄、丹参、山楂活血化瘀,改善血行;荷叶、泽泻、决明子利湿通腑,使痰湿从二便而泄,今之所谓血脂,实指痰浊也,脾运健而不生痰浊,活血祛瘀,脉道畅通,所蕴于肝及脉道之痰瘀,从二便而排泄也。

【加减】若头目眩晕、心脑供血不足症象者,加黄芪15g,川芎10g,天麻以益气活血,化痰止眩;若胸闷、痰多,气滞痰瘀之象,加瓜蒌皮10g,薤白头,枳实以化痰通阳,宽胸理气;若大便,燥结或便虽成形而艰解者,加制川大黄以通腑气;若兼酒湿者加葛花30g,枳椇子10g,以解酒毒。

【方源】堃《臧堂治则精华》

【验案】黎某,男,53岁。1996年10月10日初诊。患慢性结肠炎8年,长期大便稀溏,每日2次或3次,腹胀,服黄连素、补脾益肠丸等则好转,饮酒及食油腻厚味则加重,近1年来,右胁隐痛,纳食不振,腹胀,有时恶心,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滑。查肝功能正常,甘油三酯1.82mmol/L,胆固醇6.2mmol/L。B超提示脂肪肝,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虚湿热中阻,湿热与痰瘀搏结于肝胆。治以健脾温阳、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法。处方:人参、白头翁、白芍、鳖甲各15g,乌韭、白花蛇舌草各30g,北秦皮12g,焦山楂、延胡索、黃芩各10g,川黄连、肉桂、附子各5g,甘草3g。服药5剂,腹胀、便稀好转,纳食增加,以此方加减治疗3个月,继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个月,经B超复查脂肪肝消失。

【方源】杨建辉.林鹤和治脂肪肝的经验.江西中医药,2000,31(3):1

【方解】《灵枢·水胀篇》云:“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医门法律》亦云:“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详观此案,属单腹胀无疑。其根即是肝郁血瘀。此方之所由立也,皆本乎经旨。《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经云:“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又云:“调其中气,使之和平”。《难经》谓:“损其肝者,缓其中”,故方中以生鸡内金之甘涩平,消癥积,健胃消食为主;辅以炒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白芍酸苦,养阴柔肝,以防燥药伤及肝血,此即王旭高“以柔济刚”之意;用柴胡微苦寒辛,疏肝升清,陈皮辛苦温,健脾理气,合而用之,有一升一降之妙用;丹参苦微寒,祛瘀生新,板蓝根苦寒,可清肝解毒,临床经验二者合用可回缩肿大之肝脾;泽兰苦辛微温,活血通络而利水,对于肝络不和引起的胁痛及蜘蛛痣有卓效,又可防止水湿潴留;佛手辛苦酸温,理气止疼而不燥,堪称肝家之润剂;神曲、麦芽健胃消食,又可调整胃机,且生麦芽与肝同类相求,为疏肝之妙品。如此配伍,正合《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之旨,故可使肝气舒,脾胃健,气血和,肿块消,水道利。即古云:“气行血行,水亦行也”,用之临床堪称满意。

【加减】肝大加三棱、莪术;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湿盛加佩兰;腹胀满加香椽皮;便溏减鸡内金量,加炒白术量,再加白扁豆;肝硬化加穿山甲珠、牡蛎;脾大加鳖甲;胁痛加青皮、片姜黄。

【验案】张某,男,55岁。于1975年3月2日初诊。患者5年前自觉身疲乏力,食欲不振。中医有的按脾虚治,有的按胃寒治,皆不效。经县医院诊为慢性肝炎。几年来共服中药500多剂,配合西药等惘效,病情继续发展,遂来余处就诊。患者呈慢性病容,面色黎黑,腹大如瓮,全身有散在蜘蛛痣,以手及面部稍多,食后胀满,肝肋下10cm,质硬,舌紫暗苔白,脉弦涩。此属肝郁血瘀,脾虚气滞。治宜疏肝健脾,活血通络。拟新制鸡胵汤一方加减。生鸡内金12g,炒白术10g,柴胡10g,广陈皮10g,白芍12g,神曲12g,生麦芽10g,丹参30g,泽兰叶15g,穿山甲珠10g、板蓝根30g,三棱、莪术各10g,牡蛎30g,甘草3g。

二诊(3月25日):上方连服20剂,患者诸症略减,腹仍胀满。上方加香椽皮10g理气消胀,续服20剂。

三诊(4月20日):食欲稍振,胀满减,肝肋下9cm,质稍软,舌暗苔白,脉弦涩。原方牡蛎减为15g,山甲珠6g,柴胡6g,鸡内金10g,棱、莪各6g,以防攻伐太过。仿经意“衰其大半而止”而变通之。再进20剂。

四诊(5月15日):肝肋下8cm,质软,食欲增加,余症如前,右胁时有隐痛。原方去牡蛎,加片姜黄10g活血化瘀止痛。又进20剂。

五诊(6月8日):肝肋下6.5cm,诸症均减,脉稍弱。原方加党参10g益气健脾。继服20剂。

六诊(7月1日):肝肋下4.5cm,胁已不痛,舌质略紫暗。去山甲珠、片姜黄,加当归15g养血活血。又服30剂。

七诊(8月5日):肝肋下1.5cm,原方柴胡减为6g、陈皮6g,恐过于疏散而伐生生之气,加鸡血藤30g补血活络。隔日1剂,服30剂。

八诊(10月7日):复查肝功能一切正常,故以异功散善后。党参100g,炒白术100g,陈皮20g,云茯苓30g,炙甘草20g,共为粗末,分成60包,每日1包,水煎服。4年后随访,未复发。

【体会】张锡纯氏鸡胵汤原方可“治气郁成臌胀,兼治脾胃虚而且郁,饮食不能运化”,笔者以此方灵活化裁,而收效颇多。新制鸡胵汤一方自问世以来,治疗各种慢性肝病5 000余例,治愈率达90%左右。笔者对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说的“今乃集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何异于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冀有偶中者难矣”是深有体会的。

【方源】肖明德,葛金霞.葛仰山老中医经验方介绍﹒辽宁中医杂志,198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