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喝酒为啥容易脸红?今天是全国爱肝日,教您防治酒精性肝病

文 / 湖南医聊
2020-03-31 08:17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参与爱肝行动,共创美好前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感染性疾病科张涛副主任医师介绍: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我国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与之相反的,却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比例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达6000万以上,中国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

酒精性肝病有何表现?

酒精性肝病初期往往仅表现为脂肪肝,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右上腹不适、腹胀以及乏力等,若进展为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则消化道症状较重,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黄疸、消瘦等。

出现肝功能异常,若继续饮酒可发展至肝硬化晚期或导致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出现大量腹水、下肢水肿、凝血功能障碍、重度黄疸、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从而危及生命。

哪些情况下饮酒易患酒精性肝病?

饮酒后是否发生酒精性肝病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是否肥胖、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等。

大部分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

世界卫生组织将女性20g/天,男性40g/天的乙醇摄入量定义为有害的饮酒阈值。

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l)× 度数(%)× 0.8,或者是患者在2周内即存在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为>80 g/天。

单纯饮用啤酒或葡萄酒者等有色酒者,较多种酒混合饮用或者单纯饮用白酒,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低。

肥胖或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维生素A、维生素E的缺乏人群饮酒更易患酒精性肝病;

另外,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饮酒中的“红脸”到底是怎么回事?

酒精进入消化道后,小肠吸收近80%的酒精,主要经肝脏代谢。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是解酒的关键酶,若人体具备足够的这两种酶,能较快的代谢酒精,体内的酒精能够迅速的被代谢成汗水和热量排出,从而减少酒精及其产物对人体的损害。

但若过量、过快饮酒,同样会发生醉酒。

若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会导致乙醛蓄积体内,往往表现为“红脸”即脸红,心慌,呼吸急促等乙醛毒性反应,是目前促进肝病进展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

但不幸的是,有35%~45%的亚洲人存在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也就是说中国人更容易出现乙醛中毒从而导致肝损害。

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目前仍无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市场面上解酒药均不靠谱,戒酒是最有效的措施。

通常戒酒4~6周后,临床症状、各检查指标可好转,但若已进展到肝硬化阶段,戒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故无症状的长期饮酒者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以早期发现酒精引起的肝损害,及时诊治以防止病情进展。

饮酒事项

不宜空腹饮酒

喝酒前先吃东西垫肚子,可以一定程度较少酒精的吸收。

空腹饮酒相比于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对肝脏造成损伤,空腹饮酒者酒精性肝病患病率较只在进餐时才饮酒者高出2倍多。

饮酒不宜过快

喝酒得慢慢来,给肝脏足够时间代谢体内酒精,减少酒精及其中间代谢产物蓄积。

酒精度数宜低

尽量选择低度酒,或是一边喝酒一边喝水或果汁,手动兑低度数。切忌喝碳酸饮料,会加快酒精吸收。

酒精不能和头孢同时服用

张涛副主任医师提醒:

酒精不能和头孢同时服用,否则会产生“双硫仑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服用头孢后,最好7天内不饮酒。此外还有以上几类药品与酒精合用,也是“毒药”!

(编辑zebr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