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实现临床治愈 但不等于根治
7 月 28 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积极主动接种疫苗。通过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危害。中国是乙肝大国,占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三分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近年来,有说法称,乙肝可以“临床治愈”,对此说法,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陈仁教授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乙肝已经可以实现部分患者治愈,在长期的服药管理下,患者也可有效控制乙肝病毒。而临床治愈是指病情稳定且表面抗原转阴,能达到停药目的,减少肝癌发生率,不等于根治,且有适用人群。
临床治愈不等于根治,但可降低肝癌发生率
什么是临床治愈?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陈仁教授表示,根据2015 年出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提出,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表面抗原 HBsAg 消失并伴有 ALT(肝功能指标之一)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病变改善。“简单来说就是病情得到控制且表面抗原转阴。”
“其实,按照单纯目前的口服药物,乙肝患者想要根治乙肝、让病毒完全在体内消失,约需要52.2年。”陈仁提醒,临床治愈不等于根治,也有复发可能,但是在病情得到控制且表面抗原转阴并经过多次检测观察后可停药,表面抗原复发转阳的可能性很低,尤其是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几率大大降低。如果能在临床治愈后半年随访一次,监控病情,可有效减少复发率。
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宜追求临床治愈
哪些病人可追求临床治愈?陈仁教授称,十几年的治疗经历中发现,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三年以上、病毒控制好、病毒 DNA 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大三阳” 转为 “小三阳 ”且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值低(小于 1500 IU/ml)的病人,有相当高比例可再通干扰素治疗获得临床治愈。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每个乙肝病人都应该追求临床治愈。比如肝硬化严重不适合打干扰素的病人,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时间短、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1500 IU/ml、“大三阳”的病人,如果追求临床治愈有效率低,可先服用核苷类药物达到目标值后在考虑干扰素治疗追求临床治愈。
乙肝患者要少饮酒,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对于已进行一段时间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表面抗体较低的患者,目前在一项广东省专家牵头发起的以一周注射一次干扰素、持续注射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实现乙肝根治的“珠峰计划”临床研究中,全国入组患者已有3000多例,治愈率已达30%-35%,在省医符合治疗的患者中高达44%。因此,乙肝患者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很重要。比如人体肝脏代谢时间主要在凌晨1-4点,因此睡不好会伤肝。陈仁教授建议,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少熬夜。一般乙肝患者睡眠时间应控制在夜晚11点之前,10点半左右为佳。
少饮酒。乙醇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并导致炎症的发生;狗肉、鸡皮、动物内脏和肥肉也要尽量避免。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氧呼吸也可增进人体免疫力。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不可选择剧烈运动加重肝脏的负担,可以选择步行、太极等合适的运动方式。
温馨提示
育龄期女性患者妊娠需综合考量
陈仁教授提醒,目前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仍然较高,在这些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期妇女,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重要传染来源。而临床上对于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而对于育龄期女性患者和乙肝病毒感染者妊娠后肝炎发作应用抗病毒治疗可能会给胎儿带来一定风险,因此育龄期妇女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需要考虑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状态,与生育相关的因素及患者的意愿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并合理选择。
文|广东科技报 郭静 通讯员 靳婷
编辑 姚赞原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