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经典药方,抗肝病不在话下,收藏起来!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泽泻 川芎
功用:养血调肝,健脾利湿。
主治:疏肝健脾。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2.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组成: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 芍药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组成:桃仁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4.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组成: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药 干地黄 干漆 虻虫 水蛭 蛴螬 庶虫
功用:去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形体羸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眶黯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5.鳖甲煎丸(《金匮要略》)组成: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 石韦 厚朴 牡丹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蟅虫 阿胶 蜂窠 赤硝 蜣螂 桃仁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瘀,软坚消癥。
主治:虐母、癥瘕。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或硬)成块,结成虐母;以及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组成:五灵脂 蒲黄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7.丹参饮(《时方歌括》)组成:丹参 檀香 砂仁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
8.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暴急,舌红,脉数。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0.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11.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组成:生地 枸杞子 沙参 麦冬 当归身 川楝子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13.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 墨旱莲
功用: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14.左归丸(《景岳全书》)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牛膝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16.杞菊地黄丸(《医级》)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枸杞子 菊花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1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知母 黄柏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证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根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9. 增液汤(《温病条辨》)组成:元参 麦冬 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其阴素虚,不可用承气汤者。
20.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组成: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天 黄柏 知母
功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主治: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

组成: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黄芪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22.理中丸(《伤寒论》)组成: 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功用:涤痰熄风。
主治: 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 脉沉细。
23.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黑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组成: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25.右归丸(《景岳全书》)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 肉桂 当归 制附子
功用:补肾阳,益精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