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后,千万别急于喝茶
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药用成分,具有多种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天然的健康或保健饮料,世界卫生组织还认为它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饮品。我国是茶的故乡,许多人有饮茶的习惯。但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喜欢在酒足饭饱之后喝一杯热茶,这是非常不妥当的,这样不仅有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而且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酒后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1.伤害心脏
在民间,至今还很多人认为:浓茶可以解酒。其实,这样做极不科学。大家知道,酒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医学上称“乙醇”),它对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当人饮酒后,其中的乙醇会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尤其是当人饮酒过量或醉酒的时候,这种兴奋作用就会加剧。而茶叶中所含的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的作用。
所以,喝完酒再喝茶尤其是醉酒时用浓茶解酒,对于心脏(尤其是心脏功能欠佳者)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大增加了对心脏的不良刺激,有时甚至可引发意外事故。
2.损害肾脏
中医理论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李时珍早在《本草纲目》中就对酒后饮茶的危害作了明确的表述:“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也明:酒精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先是被氧化为乙醛,进而被氧化为醋酸,醋酸又可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经肾和肺排出。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泌尿系统有很大的损害作用。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容易立即被发现,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肾功能必将受到不良影响。
饭后喝茶容易引发脂肪肝
1.妨碍食物的消化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它除了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外,还能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且可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还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利于食物蛋白的分解;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使食物在小肠进一步得到消化吸收。而胃酸偏酸性,茶水却是偏碱性。饭后立即喝茶,不仅会中和、稀释胃酸,而且茶碱会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的消化能力,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2.容易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经常饭后(特别是吃荤食之后)喝茶的人就易引起脂肪肝。主要原因在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又叫“单宁酸”),它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为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不仅造成营养物质的丢失,同时该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使粪便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过久,致使其中的有毒物质吸收增加,于是对肝脏的毒害作用加强,因而引发脂肪肝。
3.影响营养素吸收
除了蛋白质外,食物中的铁、钙、锌等矿物质与单宁酸也极易发生凝固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很难消化吸收,这样就势必会减少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据研究表明,如饭后饮用15克茶叶冲泡的茶水,食物中铁的吸收量至少会降低50%。
久之,不仅使营养水平降低,影响体内组织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而且还容易患缺铁性贫血。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老年人缺钙,容易造成夜间手足抽筋及骨质疏松。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老年人缺锌,会出现食欲缺乏、味觉减退,使各种营养素摄入减少,于是引起营养不良。锌还有“夫妻和谐素”之称,它的不足会引起性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正常的性生活;尤其是老年人,性功能本来就差,缺锌对性趣的不良影响更大。
保健专家指出:不论从饮食营养还是保健角度来讲,餐后(尤其是酒后和吃荤食之后)立即喝茶或空腹饮茶都是不可取的。有“酒后饮茶”习惯者,最好改之;特别是醉酒后不能喝浓茶,以防不测。常饮酒者,饮酒后可以多吃些新鲜水果(如梨、甘蔗、苹果、草莓、柑橘、哈密瓜等),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日常最佳的饮茶时间: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后,并要做到淡茶温饮,适可而止,这样才能达到保健、养生之目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失眠、高血压及心脏病、痛风、甲亢、结核病、活动性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发热等老年患者,则应尽量少喝茶,更不能喝浓茶,最好敬而远之,以免加重病情。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 副主任医师 陈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