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再是“老年病” 它已经盯上了“年轻人”!
25岁的李先生总是感觉头疼、头晕甚至有些乏力,以为是三伏天造成的。近日,公司组织体检,体检报告显示:李先生患有高血压!
不少人都误认为血压增高是年龄增长下的必然情况,其实这是不对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都是相同的,当血压值持续高于140/90mmHg时,都应认真对待。
同心分析
高血压病跟遗传基因有很大关系, 另外跟吸烟喝酒、高盐饮食、熬夜生活不规律、持续紧张或高温的工作环境等也有关系。
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很多患者在一段时间后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继而踩进治疗误区。或许有人说偶尔犯错无伤大雅,然而医学是严谨的,任何一次的小错误,都有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误区一
血压虽高但没症状,可以不吃药
多数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随着病情的发展,才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
同心提醒:就算没有症状,但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确诊,需积极干预治疗。经干预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早期患者,若想停药或减药,请谨遵医嘱!
误区二
血压高才吃药,血压正常就不吃
高血压是慢性病,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然而不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是血压高了才吃药,血压正常时就不吃,做不到坚持服药。
同心提醒:自行停药后的反弹会造成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增加脑梗、心梗等并发症的几率。而药物除了降压的作用外,同时也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误区三
降压药一旦吃了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也较大
很多人认为降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临床上,针对一些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也会采用服药治疗,并可依据情况随时停药。
同心提醒:已经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血压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后血压重新升高,波动幅度增大,反而增加并发症发病几率。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治疗作用获益远远大于副作用。
误区四
开始不能用“好药”,以免病情更加严重时无药可用
降压药非抗菌素,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可平稳降压的药物。
同心提醒:短效降压药物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如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误区五
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式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
同心提醒:正确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的依据,不是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而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
误区六
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多数情况下,血压的升高过程是缓慢的,所以降压过程也应是平稳的,除了高血压急症,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
误区七
血压越低越好
正常情况下,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110-140mmHg,低压值在70-90mmHg之间。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误区八
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效不更方,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九
长时间服药却不定期去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药量是否相对不足或是否可以减少用药量。
误区十
根据他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务必谨记: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十一
吃药跟着广告走 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不少患者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而实际上保健品与药品有本质上的区别!盲目用保健品替药品可能会延误治疗,反误了自己性命!
误区十二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点滴降压治疗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药物长期控制治疗,不需要输液。
同心提醒:疾病的治疗永远不可能单靠药物和医生,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负责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干预治疗,改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