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患者2.45亿!收好这份血压“维稳”指南,现在还来得及
作者: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王佳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徐佳强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高血压2.45亿。
另外,还有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控制率却非常低,仅有16.8%。
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不妨来关注一下我们的血压!
高血压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在目前,依旧有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下面来给大家讲一下高血压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当您的血压≥120/80 mmHg,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啦!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状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在家中连续5-7天测量血压,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建议至医院就诊。
●注意 ●
一般手臂右侧血压是高于左侧的,这是因为手臂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支,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三分支——左锁骨下动脉。如果多次测量后双臂血压差值>10 mmHg,则采用较高值;如果双臂血压差值>20 mmHg,则需要进一步评估。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时劳逸结合,减少身体对电脑和手机的依赖。
2、规律运动:坚持每日进行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既可控制体重又能有效防治高血压。
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不是一句空话,烟酒对血管的损伤会导致血压突然的增高而危及生命。
4、均衡膳食:每日均衡的摄入蔬菜、水果、谷物及瘦肉,清单饮食,减少油炸及肥肉的摄入。
5、限盐:“口味重”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高,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g哦。
很多年轻患者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过早吃药会产生“耐药性”,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且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保护血管。当您的血压≥140/90mmHg且改善生活方式无果时,就应该口服降压药啦。其次,高血压是不能治愈的,只能控制,停药会使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血压降至正常后是不能自行停药的。
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同类药物中,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不仅依从性高,而且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包括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服用降压药不仅可以控制血压,更能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血压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1、忌乱用药物
降压药的种类有很多,但针对的高血压类型却不一样。服药类型不对路,就会造成"降压药不灵"的错觉。降压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用,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2、稳定降压
发现高血压时不要惊慌,更不能随意加大降压药用量。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降压过快可能会导致心、脑及肾脏血流量减少,而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者还会造成心肌梗死或脑中风。
3、联合用药降压
轻度高血压可选用一种降压药进行降压,但除此之外的高血压尽量联合用药哦。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降压药服药时间
一天当中人体的血压是不断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波动性更明显。所以需要每天定期测量血压,找到自己血压的高峰期,有针对性的进行服药。在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服的情况,要视情况而论,看漏服的是哪种降压药,还要看服药的时间长短,再科学的补服药物:对于长效降压药,漏服后48-72h内,如果血压是正常的,可不用补服,如果血压上升幅度较大,则应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之后按正常周期服药;对于短效降压药,在白天漏服时间大于两次间隔的1/2,须立即补服,夜间漏服视血压波动而定是否补服。切勿盲目补服两次的剂量而引起血压骤降。
5、忌无症状不服药
约1/5的高血压患者是无症状的, 仅在测量血压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由于对高血压危害缺乏正确的认识, 部分无症状患者拒绝接受规范治疗以致产生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并发症。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定期监测血压。
6、停用需注意
血压经过治疗控制,保持稳定后,可适当且缓慢减药,并且每次减量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有异常,一定要及时恢复药物用量,切忌减量过大,造成血压不稳。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据调查,高血压人群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3倍。
其原因是高血压对男性精液质量和血清睾酮浓度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也对男性性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通过了解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从而在生活上改变不良的嗜好,积极采取有利于健康的饮食起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各种导致紧张的因素。定期复查,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降低病死率和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
审稿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黄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