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丨压力大、运动少是高血压患者低龄化重要原因

文 / 新京报
2021-05-17 18:24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事实上,高血压已经“盯上”年轻人。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超7000万。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马学竹介绍,除遗传外,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体重增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低龄化的重要原因。

中青年高血压合并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

“青年高血压轻度(1级)高血压较多,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马学竹指出,尽管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短期(5-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不高,但长期(>10年)及终生风险并不低。

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如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发生率高,超过七成合并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近半数存在代谢综合征。“及早干预,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举,通过血压平稳达标并综合管理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转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马学竹强调。

马学竹表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良影响等,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控制率低下,甚至不及老年高血压患者。

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至少测量1次血压

随着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增多,马学竹认为,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让患者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使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及时有效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根据病情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重要作用。

家庭血压监测的比例偏低,是血压控制率偏低的影响因素之一。中青年高血压多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庆春建议,正常成年人应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35岁以后成年人建议每年测一次血压;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至少测量1次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者,则应每周测量血压1至2次;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天测量血压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