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医生最怕你乱用这2类药,很伤肾!这些用药建议很实用

文 / 肾病早知道
2021-03-28 18:48

慢性肾脏病发生后,肾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伤,肾功能逐渐下降相比之前变得更加“脆弱”。因此肾病防治过程中,不仅要及时纠正异常的症状及指标,更要重视对剩余肾功能的保护。

肾病延缓肾功能治疗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安全用药问题。

真实案例:

就在不久前,一位患者来复诊,他是诊断出高血压肾病3年了,患高血压已经7年了。初次检查有轻微尿蛋白,肌酐不算太高151μmol/L,没有水肿等症状,也没有严重并发症,病情相对稳定。

针对他的情况,降压药方面给他调整为了缬沙坦配合CCB服用,血压一直是稳定在130/80左右,还算不错。回家前叮嘱他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有问题及时沟通。

这次到了三个月来复诊,尿蛋白还算稳定,但肌酐却升高到了近80个单位,达到230μmol/L。但坚持肾小球滤过率其实没有下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与他详细沟通了解到,他坚持每天三次量血压并记录,有次喝点酒后测量发现血压升到了140/95,吓坏了他,结果就自己把药量增加了,连续吃了近一个月,也没有复查。

沙坦类药物具有一定升高肌酐、血钾的副作用。显然以增加药量来提高药物药效,必然副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所以肾病治疗在用药过程中需辨证看待问题,如果以升高损伤肾脏风险为前提,增加药量、增强药效,那必然是不可取的,只会得不偿失。

提醒大家有2类肾病常用药,使用时需注意用药安全,这些常识问题该早点掌握。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这类抑制剂主要包括两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RB),其实就是我们上边提到的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

基本上肾病早中期伴有高血压及尿蛋白的患者均会用到此类药物,起到降压、降蛋白、护肾的作用。

但是在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同时,使用过程中肾友还有2点不得不注意:

1、监测肌酐。这点上面也提到了,肌酐升高属于正常副作用现象,一般控制在升高原有基数的30%以内,可以考虑暂时不停药。超过30%的界限,就必须考虑减药甚至停药。

所以也就是上面那么患者如果复查肌酐升高在30-45之间,可以观察为主,但80就超过了预期,必须先停药,调整用药后等肌酐逐渐恢复在考虑继续用药。

以免造成肌酐升高,加重肾脏负担、缺血缺氧的情况。

2、升高血钾。部分降压药都存在一定的保钾利尿的机制作用,因此服用后可能会造成血钾升高。同样是需要监测,以免引起高钾血症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妊娠阶段和有双肾动脉狭窄的情况的患者不能使用这两类药,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用,同样需监测肾功能。

  • 胃病药:质子泵抑制剂(PPI)

除了一些患者本身存在长年的肠胃系统疾病之外,肾功能受损后导致血液毒素水平升高也会影响到肠胃消化,及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激素造成肠胃的损伤。

因此部分患者服用时常会搭配一类胃药,其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比较常用的一类。

这类药的名称里都有“拉唑”两个字,又称为拉唑类,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长期用拉唑类药物,会升高慢性肾病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主要是会引起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加重免疫损伤及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

建议长期服用的患者如果病情基本稳定,可以考虑减停药物,刚刚使用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保护肾脏安全。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