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置之不理?小心动脉硬化,患「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倍增

文 / 科技养生
2020-12-14 11:48


脑中风是世界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脑中风可初步分成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和出血性脑中风两种。依据中风登录资料,缺血性脑中风占所有中风的7到8成,剩下的一成为出血性脑中风。国人脑中风的发生率为每十万人分之300至500人之间,盛行率约为每十万分之1,500至2,000人。

6至7成以上初次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病患为65岁以上的长者,平均年龄约为70岁。一般而言,缺血和出血性脑中风皆男性比女性常见。常见引起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抽菸和心房纤维颤动。本次就针对高血压与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做简单的讨论。

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

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与颅内外血管动脉硬化增加和血管管径变得狭窄有关。一般的情况下,血压的数值应控制在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90 毫米汞柱(mmHg)以下。若是具有糖尿病的风险,血压的数值应控制在收缩压130 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80 毫米汞柱(mmHg)以下。在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状况下,血管动脉硬化的恶化会让患者未来反复发生中风的机会一并俱增。

于轻度至中度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病人,发现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mmHg)的病人增加14倍未来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在严重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病人,则发现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mmHg)的病人增加2倍多未来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另外,具颈动脉狭窄的病人亦会因高血压控制不良增加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所有的患者都应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

​付费版权图片

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调整有助于血压控制

针对已经具有动脉狭窄硬化的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状况下,也有可能使得原本已经狭窄的血管出现反转恢复和不继续恶化的可能。血压的控制在于个人是否能有意识去注意自己身体的状况及自我对血压的控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也有助于血压的良好控制。

在一项研究发现,在于2061位人遵循得舒饮食(DASH diet)可以达到控制血压。当维持以全谷类当主食取代精致淀粉、每日摄取2至3份低脂的乳制品、每日4至5份蔬菜和水果、每日一汤匙量的坚果、白肉取代红肉以减少饱和脂肪的饮食形态亦能够减少脑中风的发生。当发现自己有高血压时,采取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和定期就医治疗,可望能改善血管动脉硬化和缺血性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