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超190万患者死于卒中,高血压患者警惕“秋老虎”

文 / 健康快报社1
2020-11-01 10:13

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

卒中,又称作“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高达190多万名患者死于卒中。与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盐饮食等行为,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房颤等既往疾病,典型症状是偏瘫、失语,或身体一侧麻木等。

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在秋天“中招”。

让人降低警惕的“秋老虎”

在一般人心目中,通常认为秋天意味着凉爽的气候,高血压患者度过了酷夏,寒冬又未到来,这个时期心血管事件将不会再频繁发生,可以松一口气了,有的患者甚至懒得监测血压。

殊不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相差很大,有的地方,到了秋天白天依然烈日当空,热不可耐,但到了晚上,气温却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种白天气温依然很高,到了晚上温度却明显下降的现象就是所谓的“秋老虎”。这种日夜气温的明显变化,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突然改变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本来处于扩张状态的大量小血管转变为正常收缩状态,血压会重新回升。

临床上就表现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大与血压水平的猛升,特别是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很可能出现夜间高血压,而在半夜到凌晨时段发生脑卒中。

高血压是一种与季节明显相关的疾病。春季和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秋季和冬季血压有所升高,一般冬季收缩压要比夏季高12mmHg,舒张压高6~9mmHg。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收缩压升高1.3mmHg,舒张压升高0.6mmHg。

7点措施防秋天升压

白天充分补水:白天气温高时,大量出汗,容易缺水,血液黏稠度增加,会使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因此,此段时间应该多喝水,及时补水,才能防止血栓形成,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此外,晚上也应该多饮水,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时段,如果晚上不适当补充水分,容易在清晨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间段里发生事件。

监测血压不能停:在秋老虎时间段里,如果白天到诊室测量血压,往往是正常甚至偏低的,但如果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很容易地把那些夜间或者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揪”出来。目前中国和美国高血压指南都推荐使用家庭自测电子血压仪来作为准确了解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的工具。

调整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推荐使用中长效的降压药,服药时间一般为清晨起床后,进餐前,运动前一次服用。如果存在夜间高血压者则可以把药物放在临睡前服用。

避免清晨与夜间受凉:秋老虎时间段清晨与夜间气温远低于白天,因此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节衣着,避免夜间或清晨受凉发生感冒一类传染病,因为感染也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适当增加运动:高血压患者到了秋天可以利用早晚比较凉爽的时间适当增加有氧运动,老年人可以采取散步、打太极拳、骑车等项目。

保持良好心情:高血压患者因为秋老虎期间白天温度依然很高,很可能情绪焦躁。有研究发现,情绪变化较大,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波动50~80mmHg。因此,务必保持良好心态,如果过度焦躁造成失眠,不妨请医生开些安定镇静药,帮助改善睡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晚上气候转凉快了,胃口好转,在大吃大喝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和加重高盐摄入,容易升高血压。应该注意避免。另外也要避免“进补”大量油腻的高脂肪饮食,以免升高血液胆固醇浓度。

实时收录肺炎疫情高价值论文